管藝博
(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廣東 肇慶 526060)
大數據作為新型信息技術的代表,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大數據與產業創新和制造業的交叉融合,在給全世界帶來新的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的同時,也給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和升級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更是對我國教育行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更好地滿足社會和國家對人才需求,重視人才培養,重視實踐教學,并且針對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構建系統化、層次化的管理模式,以新工科建設理念為基礎,提出適合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大數據技術專業創新的教育理念。
在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與管理中,各大高校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獲得較好的成績和榮譽的同時,也要勇于正視自身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在計算機電子信息方面的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在教學中一直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模式,其教學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在某種程度上不適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缺乏一定的互動性和交流性,同時還不利于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教學模式固定化,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做相應的實驗內容,缺乏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從而無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基礎理論知識;實驗內容單一性,內容也比較陳舊,所培養出的學生無法適應現代社會需求。
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青年教師剛剛畢業就直接走上了教學的課堂,在某種程度上缺乏良好的教學實踐經驗,甚至有部分青年教師還未曾參與過工程項目的實踐內容。因此在教學方面難以將有效的力量知識與實踐內容進行有效的融合,并傳遞給學生,更無法帶領學生將學科知識轉為自己的知識[1]。
就資源硬件配置而言,很多高校都有許多院校,各個院校都具有獨立的創新平臺,彼此之間存在資源重疊的現象,出現使用率過低的問題。再者,部分創新平臺使用的對象和服務的對象相對來說也比較狹窄,其受眾群體也比較小,出現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就課程配置而言,各個院校在實際發展中會根據自身專業發展需求來設置客場,但是尚未形成有效的層析化體系,難以面對復雜的工程學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開展創新實踐能力。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創新,構建了以“實驗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的”為“經”,以“科學技能培養、綜合技術能力訓練、創新能力的培養”為“緯”的“三橫三縱”教學實踐體系。在實際應用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合理設置各項實驗項目內容,并始終堅持學用結合、注重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為目標,促使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實驗內容層次化。所涉及的實驗內容及學習進程安排與制定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制定實驗項目時要對其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便于分層次教學或自主化選擇教學,從基礎實踐實驗方面入手,進行專業劃分層次教學與訓練,最終通過選拔并進行開放性創新實踐教學。分層次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合理設置實驗教學內容,能夠將理論實踐相結合。
在人才培養方面要改變傳統以專業劃分教學的模式,以“大科學”為基礎,選拔更優秀的學生,創建實驗班,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將其作為重點培養目標。在師資建設方面,要積極引進優秀的教師資源,注重國際化的培養和需求,提升整體教師綜合素質能力。同時還要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出國交流和培訓,全面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豐富教師經歷[2]。要全面提升教師在數據科學方面的綜合素質能力和專業能力,加強師資隊伍的學術交流和各項培訓;聘請專業的工程師或專家來兼職教師,以此造就一支高水平、高質量的兼職師資隊伍,另外,將實際案例引入實際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對標準、流程等非技術性知識的理解與認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傳統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在同一場情下進行實驗,這種教學方法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自主選擇能力。在新時代背景下,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根據教學程度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和自主選擇性教學。要立足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實驗實踐平臺,更好地分析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及時整合校內、校外教學軟硬件的資源。始終圍繞著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方向,根據發展需求不斷創新發展,自主研發實驗平臺和教學課程體系,更好地適應現有的教學環境,實現全方位的教學資源整合和平臺信息共享。
應根據社會和企業對大數據人才不同層次的需求,以應用型大數據工程師和研究型大數據分析師為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計算機科學基礎、數學知識體系、統計分析與優化的建模能力,自身具備專業的數據知識能力,并具備“新工科”素質能力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更好的立足于不同行業[3]。其課程體系主要是包括基礎專業知識、主干科學、特色課堂、通識課堂、核心課堂、實驗模塊以及實驗實習模塊等多方面。其教材方面的選用可以《大數據導論》 為基礎,有針對性地設置《大數據處理》《大數據管理》和《大數據分析》三本關鍵性技術教材和應用領域知識,該教材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更好地適應高校大數據專業學生學習,同時也對從事大數據相關技術的研究人員、工程師等,有著很好的參考作用。
新工科技能型人才的教學環境要有大數據綜合實訓方面內容,同時還要有基礎實驗環境建設方面的內容。在實際應用中以云平臺架構為基礎,以虛擬網絡向用戶提供大數據實驗環境,該教學模式比較適合各大高校開展實驗教學模式。再者,以大數據實訓平臺系統為學生提供大數據環境搭建的數據化流程,確保在大數據專業人才培養的各個階段應用。另外,企業實訓實習課程體系要立足學校、企業的實際內容,從項目出發,由高校培養專業型人才,由企業完成專業技能教育、創新實踐教育和就業技能教育,有效提升新工科技術型人才的應用能力。
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不斷的加快,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正在不斷地涌現,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無法向學生輸出工業界、學術界最新知識。為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發展需求,科研項目方案應從科研立項、項目輔導、企業委托項目等3個方面,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的力量,打造產業融合深度發展的科研環境,為新工科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大數據新工科技術型人才能夠更好地適應區域經濟和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增設大數據技術和數據科學相關專業知識,有助于高校多學科發展,形成特色教育產業,提升各高校辦學水平,更好地服務于新工科高等教育改革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