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學,福建武夷山 354300)
高中生物學科主要是對自然界中的各種生命現象進行概括、總結和分析,并提取和生命活動規律相關的內容。和其他學科相比,研究生物本體和生命本源的生物學科和生活具有較強的聯系性,需要教師在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導下,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利用生物知識。
高中生物學科的主要特點是實驗,教師除教授學生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外,還需要幫助學生培養理性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后期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理性探究和科學思維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框架。將生物學科變成接近學生現實生活的課程,學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各種生物學科知識解決各種問題[1]。
生物觀是在各種核心生物學科概念基礎上形成的。在生物觀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靈活運用已經學過的生物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熟練掌握生物核心概念。在對能量和物質等觀點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對人體內部的新陳代謝過程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掌握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能源物質種類。在熟練掌握功能和結構協調觀點的基礎上,能夠準確了解生物的微觀、宏觀層次,分別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生物個體、種群、生態系統、生物圈,了解生物體中的基礎單位是細胞。通過掌握平衡和穩態的觀點,能夠了解生物和環境統一的必要性,并掌握信息、能量以及環境和生物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種種核心概念共同形成高中生物學科中的生物觀。學生在未來學習生涯中也許會遺忘各種瑣碎事實,但以生物核心概念為中心共同組成的生物觀,則能夠有效指導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生命是生物圈的形成基礎,尊重和理解生物多樣性是高中生物學科中核心素養的關鍵內容。小到沒有任何細胞結構的寄生病毒,大到生物圈,生命的形式多種多樣,各種生物都經歷變化和消亡,彼此互相壓抑,促進每種生命都有其價值意義。學生除學習固定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充分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尊重生命[2]。
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此,教師應合理設計各種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問題和思考的空間與機會,創建探究式的教學情境,在教授學生一定基礎知識的同時,適當選擇和生活密切聯系、存在較大難度的探究式問題,為學生提供思維點撥。這種方式不但擁有較強的趣味性,同時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例如,在教授“植物光合作用”相關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對身邊的綠色植物進行為期一周的觀察,思考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需要哪些基礎條件、產物,隨后按照自己的猜想探研植物,并記錄整個實驗過程,形成詳細報告。學生之前應該對光合作用有一些淺顯的了解,在假設過程中才能擁有一個大致的方向。其實,整個實驗操作并不是十分復雜,操作性較強,也不會占用學生太多的精力與時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還能體驗一把實驗探究的感覺,了解生物按照一定規律變化的過程,通過親身參與獲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植物探究中,學生可以直觀體會到生命的多樣性,激發學生探索世界的欲望。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這種探究式情境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實踐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生物學科是培養理性思維的主戰地。學生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還需要擁有模型方法、數學方法、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等理性思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生參與辯論活動,使其準確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例如,在基因工程相關內容中,教師可以將轉基因食品和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作為辯題,讓學生課前自主搜集相關知識,課堂中進行分組討論,加深學生對轉基因生物的認識,對其保持一種科學的態度[3]。
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要將核心素養和學科專業生物核心知識作為培養的重點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點:一是生命的基礎單位和物質基礎,細胞生命歷程、細胞中各種能量的利用和供應、細胞中的物質傳輸、細胞基礎結構、生物體組成的化合物與化學元素。二是進化、變異和遺傳,即孟德爾的遺傳定律、染色體和基因之間的關系、生物進化。三是環境和穩態,穩態以及內部環境基礎概念,生物和環境、生態系統、群落和種群,生命活動調節,包括植物的激素調節和生命活動調節。例如,在教授“細胞增殖”相關內容時,教師需要保證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有絲分裂的具體發展規律、有絲分裂的意義。教師在正式授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包括染色體和染色質模型,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和思考,并進行講解,由學生負責對細胞分裂知識進行推理歸納,學生所需要準備的是:分組合作,針對DNA 和染色體的數量變化制定相應的曲線圖,在小組中選出學生代表展示研究成果,及時發現其中的錯誤。最后,師生共同總結DNA 和染色體的規律變化曲線。
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素質是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之一,任課教師要在授課過程中融入社會責任以及思想道德的相關內容[4]。例如,教師可以把預防毒品和環境污染等知識融入課堂。教師在講授和生態系統相關的優化與穩定內容時,需要學生充分結合自身知識基礎和學習感受,對全球范圍內的氣候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找出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對人們的影響,通過這種活動,將有毒氣體排放和溫室氣體等內容傳授給學生,共同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態理念。
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世界環境日、世界無煙日、地球日和植樹節等活動,促進學生將環境保護和預防污染的意識轉化成實際行動。在為學生講授艾滋病及其免疫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把傳染病的具體發病原理和傳播方式以及治療方法通過課堂活動傳授給學生,教授基礎的防護措施,為學生普及基礎防護措施,使學生充分了解到艾滋病傳播的主要方式,如和病人握手、吃飯通常不會感染艾滋病。通過有效宣傳,幫助學生對艾滋病有一個更加詳細的了解,使學生掌握預防艾滋病的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學生對艾滋病形成恐懼心理。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教育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發展的基礎要求。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學科能力的培養,從而打破單一教育評價的限制,幫助學生培養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