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瑩
(云南省騰沖市益群中學 云南 騰沖 679100)
郭沫若曾經說過:“愛好出勤奮,勤奮出天才,興趣能使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使得人們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們在文言文學習方面的興趣,是文言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當學生們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才能更加投入,更加認真的去學習文言文,也會更加有勇氣去克服文言文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阻礙。要想激發同學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就需要老師將課堂的導入過程設置地新鮮有趣。
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這一課時,老師可以采取歷史故事的導入形式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公元兩百多年前,燕太子為了刺殺秦王,先找了智勇雙全的燕國處士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為了激勵荊軻,便自殺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分荊軻為上卿,精心侍奉......接下來便是文中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以歷史故事導入課文內容,不僅僅可以吸引同學們的眼球,還可以讓同學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歷史故事導入課文,大大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又如在學習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第四單元中的《阿房宮賦》時,老師可以在課前用多媒體給學生們放映一些關于阿房宮的圖片,體會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句話也體現出了文言文的朗讀的重要作用。文言文學習通過反復朗讀,多次、全面的對文章內容進行感知,不僅僅能夠加深學生們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加強記憶力;還能夠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促進書面能力的表達。文言文十分注重文章韻律和節奏。在反復的誦讀中,認識自己不懂的字,疏通文脈,感受韻律,加深理解,便于之后的背誦和記憶。
例如,在《離騷》的教學中中,文章的韻律和節奏特別明顯,這就需要同學們通過朗讀來體會其中的奧妙。老師第一步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粗讀,即對文章進行大體的朗讀,根據自己的理解體會文章的大體內容,加深理解,你不讀錯字的發音,不讀錯停頓為標準。通過初讀學生們不僅僅可以解決字的發音問題,還可以基本掌握文章的朗讀節奏。這就為學生對此文章進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第二步進行精讀,在《離騷》的課堂閱讀環節,首先拿出前四段,把班級分成四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分段分別進行朗讀,據此舉辦一次朗誦比賽。在比賽前,老師就需要給學生們劃分好閱讀的節奏,這樣學生們才能在朗讀過程中更好的把握文章韻律。第二次的精讀就比第一次的粗讀進步了不少,同學們也明顯的讀出了一定的感情色彩和節奏感。
在高中語文文言文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習不同的文章內容時,老師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不僅僅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還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老師可以在課文中穿插一些寓言故事,幫助學生們了解和學習本文的內容;還可以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讓同學們進行話劇性的表演,把課文的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在學生和老師的面前,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意思,把握人物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鴻門宴》時,老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預習課文之后,在小組內自行分配角色,進行排練和表演,在下一節課上課時每組將自己排練好的節目在講臺上表演出來。這樣不僅僅能夠讓學生們在排練的過程中充分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們把握人物的情感,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內心,切身體會文章的主旨大意。在表演過后,學生們不僅僅可以學習到一些文言文常識:坐席:在古代禮儀中,坐次是非常講究的,一般來說“賓主位,東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意思是,室中和堂(朝堂)上的坐次是各不相同的,室中是“賓主位,東西面”,堂中是“君臣位,南北面”,所以又有“南面稱孤,北面稱臣”的說法。但漢代剛好相反,本文即如此。還可以切身感受到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比如:劉邦的性格特點是善于用人,善于應變。項羽的性格特點是政治上無知,自大輕敵,但又直率。劉邦能夠在“鴻門宴”中死里逃生,跟善于利用項羽的性格弱點是分不開的。
總而言之,文言文一直以來在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就占據很重要的地位。隨著文言文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學校和老師給予文言文學習越來越多的重視。相信通過這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學生們的文言文學習水平一定會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