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瓊
(四川省渠縣涌興鎮第一中心小學 四川 渠縣 635206)
在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下的教學實踐,不管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模式,開展何種教學活動,都需要教師將“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作為大原則,自始至終地遵守貫徹。這是因為,當今時代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模式,而只有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后,才符合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學哲學,才能夠讓學生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不管在何種情況下,都能夠自主學習而不會被社會所遺棄。
1.1 是時代發展的要求。現如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社會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國家也提出“科技強國”等一系列發展戰略,培養全面發展、能力較強的人才已經是當今教育的重要目標和要求。
1.2 有利于學生自身的成長。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構成和培養,有利于學生對事物客觀、理性的看待,在社會上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擁有自主的判斷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擁有健全的人格。
1.3 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核心素養是一種比較綜合的能力素養,構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使學生掌握清晰的學習思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創新能力,能夠舉一反三,使各個學科的學習能夠互相促進,融會貫通。
2.1 樹立正確的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正確的教育觀是學校核心素養培養道路上的重要保障。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改進和提升,需要在小學語文學科課程上下功夫,需要注重語文學科的課程建設的整體性,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與日常生活的融合性[1]。素養作為人的第二天性,它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憑空產生的,是人們在后天的學習過程中慢慢獲取的。小學語文作為一個基礎性學科,在學科建設上必須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學校需要開發出與學生年齡、學習習慣等相匹配的教學形式,多元化地升級語文課堂,將五花八門的教學因子融入語文教學中,刺激學生的學習興味,主動地進入語文學科氛圍中。例如,在課堂上可以模擬電視節目《漢字英雄》的模式,將電視節目的舞臺樣式走入教室,讓學生成為教學環節中的主體,不僅師生之間有了互動性,而且學生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一個字一個字地教給小學生,從字的音、形、義三個角度出發,讓孩子們理解字詞背后的故事。
2.2 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口語表達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一種能力,所以在語文學科教學當中,老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朗讀課文中的詩詞、段落,優美的文字,經典的詩句要求學生予以背誦,希冀小學生們在朗讀和背誦的行為中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優美與深意,反反復復的朗讀才能到達記憶的深處,才能把文字存在于腦海中達到背誦的目的。恰恰就是在這反復的朗讀中才能讓學生慢慢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才能形成自己獨有的理解與思考,才能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們的語言能力。比如,在朗讀古詩詞和朗讀現當代詩歌的時候,語速、聲調、情感的運用等等都是不一樣的。詩歌《在天晴了的時候》在教師教學中,要注重朗讀這一教學環節,以朗讀為教學策略,把雨后的清新以愉悅的聲音表達出來,小白菊的膽怯,鳳蝶的悠閑……這些神態化的描寫,聲音的處理都應該是與眾不同的,語言的抑揚頓挫,節奏的快慢處理,都是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的考驗。
2.3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技能,思維能力好的學生在知識的吸收方面要更為快速[2]。從小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重點,是學生素養提升的最直接的反應。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就要多鼓勵學生去思考,學會問為什么,要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將現實生活和語文課文相結合,從而學會去證實、學會去推理、學會如何學習。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發言,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善于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比如,《少年閏土》這一課文,教師在備課教案中,就可以提出學生自主發言,學生成為小教師,以學生為本,看看他們對于月光下的閏土有何想法,是否能夠理解課文中的情境,課文中出彩的動作描寫等地方可以讓學生反復琢磨、思考。在下課之后布置課堂作業,酌量的給小學生幾個參考題目,也可以提出來讓他們自己定自己的作文題目、寫作方向,寫自己這篇課文的讀后感都可以,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應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不會是一舉成功的,在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學校和教師都應該發揮出自身獨有的作用,學校建設正確的核心素養培養理念,教師綜合使用各種方法和策略,用以培養小學生的識字讀寫、口語表達以及邏輯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多方位立體化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努力建設出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樣式,激勵小學生們多發言、多實踐,在課堂上多互動,讓學生在質疑中發聲,在想象中思考,在聯想中升華,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既是符合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效率,促進小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