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瑛婕
(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qū)陽光小學 湖北 十堰 442000)
繪本閱讀,能夠擺脫傳統(tǒng)語文課程的局限,不僅能塑造出擴展的內容,對原有內容的價值進行了延伸;同時能夠促使學生更好的感知文本內容,形成個人獨立的思考,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識字寫字是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基礎內容,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教學工作者理應輸出這一部分內容,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理解能力。而借助繪本閱讀,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是仍然遇到許多問題,需要予以解決。
在繪本閱讀中應用信息技術,這是根據學生個人的認知特點和心理差異決定的。事實上,這也是當前課程中進行識字寫字教學存在的不足。大部分教學工作者雖然利用繪本閱讀將原本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內容,且通過故事形式改變了單一枯燥的學習模式,將學生的興趣牢牢抓住,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1]。但是一方面,在識字寫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本身的認知能力仍然較差,雖然因為繪本形象的語言和表述產生了興趣,卻很難理解繪本中的文字,而教師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識字寫字以后更好的理解語文內容,但是學生由于不認識字,繪本中存在的字詞依然不理解,而字詞訓練的內容在繪本中無法完全被轉化,即便有一部分轉化為了圖像,學生也只是對圖像感到有興趣,并不能理解圖像與字詞的聯(lián)系,更無法完成獨立寫字的練習。另一方面,傳統(tǒng)課程中的識字寫字教學,都是按照考試指標設計的,涉及的一些字詞較少,無法促使學生獲得較大的積累量。而通過繪本閱讀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字詞,從而學會造句,不斷的積累生活化語言。但是繪本資源極其有限,開發(fā)設計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學生在利用繪本學習的過程中因為過度集中興趣,常對于教師的引導和情境創(chuàng)設視若無睹,也就無法真正形成理解,更無法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有用的知識。因此,必須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一方面,它可以將繪本中的內容投射于信息平臺,借助視頻或圖畫的形式將故事直觀放映,不再是死板的文字內容,學生更能快速消化理解,同樣因為這種形式具備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能夠運用多種功能,幫助教學工作者規(guī)劃教學方法,原本在學生進行繪本閱讀時,教學工作者口頭引導難以把握節(jié)奏,在信息技術中卻可以很好的把控教學節(jié)奏,隨時切換教學內容,例如可以專門針對繪本某一幅畫面進行講解,并且利用做游戲的形式讓學生默讀和背誦。
2.1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才會樂于接受。正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繪本識字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學習過程中呈現出情境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增添了學習樂趣,也擴大了知識面。例如:打開多媒體顯示狗熊嶺的動物們在進行投球比賽。(球上是本節(jié)課的生字寶寶)熊大熊二一組,吉吉毛毛一組,光頭強當裁判,學生選好自己支持的組為它們加油。然后游戲式的完成教學任務。
2.2 信息技術演示漢字動畫,突破教學難點。了解造字過程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較少,要將字形與表象統(tǒng)一起來,這是繪本識字教學的一個典型難點[2]。在教一年級上冊《繪本識字1》時,如“月”運用“實物圖-象形字-現代漢字-字義解釋-組詞造句”逐步演示動畫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繪本識字。這種由圖到字,再應用到學習過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學生輕松的學會知識掌握難點。形象記憶“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人、口、目、木、禾、竹、馬、鳥、魚”。演示字的含義比如:“看”字用手遮目就是看,動畫演示孫大圣就這樣看;再比如“筆”一根竹竿,一撮毛組合起來就是毛筆;“休”是一個人累了靠在樹上休息等。區(qū)分形近字。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它們的偏旁不同,有的區(qū)別僅在于橫、豎、撇、捺的長短、位置的不同。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盡管在語文學科中,教學工作者開發(fā)了繪本閱讀進行教學,依然很難達成目標。識字寫字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內容,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有效性。本文以信息技術為例,提出了相應策略,望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