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智
焦璐萍近期的作品借用了神像的符號和神話的文本概念,還融入了一些生物細胞的圖像。最初她跟我聊到這批畫稿的時候,我很自然地想到桑塔格的“反對闡釋”,這些無解、重疊、疏離的圖像組合,往往容易伴隨著過度注重含義而忽略作品的純粹性,幸而她最后完成的畫面并沒有陷入極端的解構游戲當中。或許敦煌之行改變了一些她的圖式認知和對材質語言的理解,雖然畫面中的圖像仍讓人感覺有少許刻意的語義和指涉,但作品中隱藏的直白注解和有些荒誕的圖文組合,反倒產生了一些讓觀者感到有趣味的閱讀矛盾。樣式與技術的成熟并不能直接定義其好壞,但她現在的嘗試與改變,終歸是在自己原有封閉圖式上進行去經驗化的一些努力,希望她在后期的作品中不設邊界,放眼于更多的可能性。

焦璐萍 分·解系列(一)紙本丙烯 50 cm×50 cm 2020 年

焦璐萍 分·解系列(二)紙本丙烯 29 cm×45 cm 2020 年

焦璐萍 分·解系列(三)紙本丙烯 40 cm×55 cm 2020 年

焦璐萍 分·解系列(四)紙本丙烯 45 cm×55 cm 2020 年

焦璐萍 搜神記·1 布面丙烯 直徑40 cm 2020 年

焦璐萍 搜神記·八 布面丙烯 60 cm×90 cm 2020 年

焦璐萍 搜神記·2 布面丙烯 直徑40 cm 2020 年

焦璐萍 搜神記·九 布面丙烯 60 cm×90 cm 2020 年

焦璐萍藝術簡介
1985年生,2014年畢業于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
2020 年,作品《烏魯木齊的星期天》參加“第四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收藏于雁兒灣當代美術館;2018 年,“小山海系列”“麟囊十記系列”參加“視·界——2018 當代中國女性藝術研究展”,作品收藏于炎黃美術館;2014 年,作品《鏡花·菁歲》參加“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收藏于民族文化宮展館;2014年,作品《鏡花·吉時流年》參加“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收藏于新疆國際會展中心;2012年,作品《西風·四使圖》參加“第七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獲優秀獎,收藏于新疆博覽中心;2008年,作品《遠行者》參加“第三屆‘風景·風情’全國油畫展”,收藏于上海剛泰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