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葉
(山西省懷仁市城鎮第三小學校 山西 懷仁 038300)
教育的核心和關鍵是為社會培養創新型、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黃金時期,是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搖籃。在當今時期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大力提倡素質化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提升綜合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數學教學的宗旨,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使學生逐步養成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在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中不斷歸納和總結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意識和能力的目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傳播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不僅是為了順應教育的要求,也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數學綜合應用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本文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如何通過改進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俗語常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開展數學新課的教學活動時,精心地去設計課堂導語,教師利用幽默、風趣、飽含蘊理的語言,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潛藏的學習動力,喚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求知欲望。當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起來自然感到輕松,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倍增。在積極性的驅使下,教學效率自然有很大的提高。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鼓勵學生勇于思考、積極提問、大膽質疑,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要及時給予回答和評價,促進學生能更積極地思考和探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基礎學科,有些原理、概念生澀難懂,學習起來十分枯燥和乏味。而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接受能力較差,僅靠教師一味地灌輸傳授和機械式的背誦,不僅打消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禁錮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根本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和效果。因此,教師玩依據學生天性好奇、性格好動、樂于實踐的特點,將數學知識和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以實現一舉多得的作用。例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公式能很容易記住,但是具體是依據什么原理?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生不能完全掌握。這時教師就要及時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先在卡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剪下來,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沿著一個頂點向對邊做一條高,并將其剪下來,讓學生通過主動觀察、移動、拼接等方法進行實踐操作,從而完全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原理。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在大腦對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更容易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一基本規律。可見,實踐活動是打開學生創新思維的一扇窗口,實踐活動越豐富多彩,學生的視野越開闊、思維越活躍,教學效率就越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越強。
小學數學教學,離不開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創設寬松和諧、善于思辨的數學教學氛圍來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平等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質疑問難精神。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活躍,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善思、樂學,才會敢想、敢說,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也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需要養成的質疑問難以及創新意識的良好學習品質。小學數學學習,重在習慣方法的養成教育,學生形成了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有利于其今后的綜合能力發展和學習素養的提升。因此,善于質疑問難以及創新探究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有著良好的奠基作用。
總之,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我們要依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迎合學生內在的需求和愿望,利用精心設計的課前導入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利用鮮活、生動的實踐教學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識,能有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利用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積極探索的意識,讓學生樂于質疑問難,使學生在問題中思維能得到拓展,同時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通過在積極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