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河南省淅川縣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 河南 淅川 474400)
小學數學的教學雖然在整體教學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依舊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教育理念,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等方面依舊受到較深的影響。而國家未來需要的人才是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人才,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的小學數學教學難以完成小學階段的數學相關素質能力培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秉持新課標理念,學習和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國家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國內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當前階段,由于多媒體硬件設施的普及,眾多現代教育技術能夠被用于輔助課堂教學。而相較于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多媒體自帶的聲、光、影特效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可以有效的吸引小學的注意力。因此,小學生數學教師應當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課堂設計中,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輔助作用,對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進行優化[1]。
對于小學數學課程,有效的現代教育技術包括多媒體技術、微課、思維導圖、制圖軟件,這些技術不僅能夠起到優化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還能夠將抽象化的知識直觀的展示給學生,降低學生的學習理解難度,并為課堂帶來樂趣。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的條形統計圖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辦公軟件為學生作圖。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黑板上的作圖講解方式效率低下,而辦公軟件制圖則方便快捷,多媒體設備也能夠更加精確的顯示條形統計圖中的數據。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是發展的人,而由于學生個體生活和教育經歷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不同。有些學生在幼兒園時期受到了良好的思維培養,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優異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而一些學生則是在小學階段才接受相關的思維培養,自然二者具備較大的差異。并且,由于教師、學習成果的影響,學生的個性以及態度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2]。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教師如同傳統教育方式一般采用統一化的教學方式,并且為學生設置統一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那么教師自然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成果。
因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將分層教學理念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滿足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的口算乘法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層次且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并優化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可分為三個大層次,普通層次的學生需要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優生需要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算理,差生需要能夠使用筆算的方式學會兩位數乘一位數。在大層次下還可以細分為小層次,而區分小層次的是學生的計算時間和計算正確率。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就需要將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差異化。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為學生設置從簡到繁的題目,如“10*1=_”、“13*2=_”、“23*4=_”,通過多個層次的題目設置,教師可以使學生得到符合自身情況的最大化提升。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實施不同的評價,評價的標準應學生實際能力而異,對進步進行鼓勵,原地踏步和退步進行勉勵、鼓舞。
數學知識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也是目前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開展合作探究實踐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水平。因此,教師需要發揮學生主體性,開展合作探究實踐活動。教師在教學某些章節時,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特性,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且組織學生一起準備多種教學工具,在課堂教學時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通過實踐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和認知[3]。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的復式統計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六人小組,然后讓學生自由設計復式統計表,然后在小組內開展調查。這樣的實踐活動與“茶話會”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因此,學生會擁有極大的參與熱情。通過互動,學生能夠回想以前學過的數據統計知識,并且親身體驗數據統計的作用,也能夠學會制作統計表,為之后的學習和應用條形統計圖打好基礎。在活動中,教師需要參與進學生的統計中,對學生進行監督引導,確保每個學生都制作自己的調查統計表。如此,能夠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秉持著新課標理念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水平。教師需要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將分層教學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并且使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輔助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并且對全體學生實施最優化的教學。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選擇合適的內容開展實踐課程,以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