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潔
(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甘肅 蘭州 730207)
蘇珊·朗格認為:“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代表符號有其獨特的意義。這意味著人類的情感。這里提到的情感是一種廣義的情感,即人們可以感受到的情感。所有的主觀體驗和情感生活。藝術家的表現不是他個人的真實情感,而是他所了解和理解的人類情感。這是一種情感本質。”[(美)蘇珊·朗格,劉大基 傅志強譯:《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6 年第一版,第 15 頁。]藝術家創作了一部作品,從概念到實踐,對材料的控制都是關于內心的感受。 藝術家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們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無論是什么樣的風格,藝術家的作品都是如此,始終貫穿著情感。
作者的個人藝術創作過程中,描述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由直覺體現母性的本質,對孩子親子間的共同參與的生活與呵護孩子等等,融合一種家居生活的夫妻子女相知相惜,更加肯定親情的價值。在創作過程中,作者反思創作和實踐的方向,不斷反思和詮釋論文,捕捉兒童的眼睛和笑,抓住孩子的魅力。在構圖過程中,有構思,定稿,打底和色彩技法不斷調整和修改,努力通過繪畫技巧展現孩子自然而天真的笑容。作者對孩子的內心感情以最美麗的方式呈現在畫面上。
通過這樣的研究,學習和實踐,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并且我已經深入探索了這一創作,精神和相關藝術理論的意義,并了解了藝術對生活的重要性。從古代到現在,藝術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受到各地藝術的影響。盡管寫作過程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它也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和繪畫技巧。從創作過程中,吸收了不同藝術家的力量和各種類型的表達。最后,使用自己的創作風格呈現并形成獨特的表達方式。這段過程雖辛苦,盡全力努力過后一切都值得。
作者在創作時一直在研究技法上的表現,是否能與作品內容相呼應。突出“母與子”的創作主題,也尋求較貼切的表達方式與技法,達到畫面呈現的效果,作者以孩子成長時間先后順序為經,親情互動內容及對孩子的摯愛書寫為緯。透過表現形式及技法的繪畫,表達出作者內心的創作理念。
創作材料與技法運用在油畫創作中,除了畫布底色的處理、工具使用、材料及顏料的調配,當然也包括了描繪本身的筆法和畫法。材料的運用和色彩表現方法透過視覺感覺其訊息的精神創造,一件成功的作品固然需要有偉大的思想,但若缺乏材料的支撐,亦是徒然。作者在學習油畫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油畫材料的使用方法。對某類藝術家而言,藝術工作是一種持續的努力,借助材料、技法和風格以發現世界的意義,可以見得材料與技法的重要。
繪畫在色彩心理學方面,因色彩種類繁多。色彩能夠喚起人們自然的、無意識的反應的聯想。在于自然印象派視為首要,成為藝術創作的精神,印象派的微妙色調之描寫,而采用強烈色彩的對比。在構圖方面緊密形成,外貌是次要的,強調其內在精神。強調表現自我感受和主觀意象,以色彩發泄內心。例如直接紅色熱情、紅色玫瑰、愛情,白色聯想純潔、高雅。作者在創造色彩的構思中以印象主義,從美學角度進行分析,油畫色彩應用及對色彩進行思考分析。個人創作以空間表達,利用線條與色彩表達內在思維,傳達親情并分析個人的創作作品,進一步說明畫面內涵與表達形式,在創作過程中藝術對生命的體悟。因此,繪畫創作是作者的情感表達及對孩子喜愛。眾多的色彩中,并不是每個顏色都吸引人,也并不是每個顏色都很漂亮,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色彩在身上所造成的影響,色彩光線的反映產生有好有壞,好比同一顏色,用在不同人身上,所產生的感覺截然不同,所以要看是否用對了適合自己的顏色,適合的顏色是否與氣質相對稱。色彩使創作者流露情感與觀者的共鳴,畫面的氣氛營造,更可以跟觀者連結,不論色彩間的不協調或沖突,主要的目的都是要讓畫面感受到創作者的意念及思維全然共鳴。
綜觀上述媒材與技法創作過程,作者對親情價值的探討;透過生命的省思與創作的反省,進行創作理念的建構;再經由形式、技法、內容的粹練,藉由繪畫表現本身轉化為藝術創作的視覺語言形式。創作前的思緒整理是很繁瑣的,主要是因為除了實際上的創作外,所有生活中的行為,無時無刻不是處于一種新技法與筆觸的改變狀態及難以補捉的靈感。作者在媒材與技法學習過程中,已經把藝術跟生活融入一起了,把自己所感知的一切表現進藝術里。在生活中,它不只包含著各類藝術產品與創作,更應該多觀察日常生活中可以視覺到一般生活與藝術及文化的各項實踐,作者進行視覺創作探索時,也同時體會出生活中的藝術創作的美感。為了每一件創作作品呈現出不一樣的形式風格,呈現完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