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晴云
(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 四川 成都 610225)
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其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發散性的特點,但是專業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還存在不足,想要讓學生熱愛美術、學習美術就離不開人文性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才能感受到學生的思想,充分利用人文性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施人文性評價的方法并不是單一的。
以人為本是老師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理念,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美術作業進行評價的時候,都是根據學生畫畫的色彩搭配和整體畫面感進行得分的,這種評價方式具有重結果輕過程,重質量輕思想的傾向,傳統的評價方式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阻礙了學生審美能力的進步。在美術教學中實施人文性評價離不開以人為本的評價方式,人文性評價是以情感作為導向,進行多元化評價的,通過評價的多樣化來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到美術中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的評價方式,可以加強自評和互評的評價內容,調動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到互動活動中。
例如在《猜猜我是誰》學習過程中,可以組織一次家長與學生的互動會,在互動的過程中,先由學生畫出一幅畫來,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大膽的作畫,然后讓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猜一猜這幅畫是誰畫的,在這個活動結束的時候由各位家長在畫的下面寫出自己的評價,這種不知道是誰的評價能夠為猜一猜的活動蒙上神秘的色彩,家長與學生的互動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兩者的溝通和交流,這種評價可以稱作是有意思的互評了。
學生是發展的人,所以美術老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要從發展的角度看問題,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真正的將人文性評價帶入課堂。從發展的角度進行評價首先就要給予學生多次評價,評價的對象是不斷的轉變與發展的,而美術作業離不開學生的想象力,作業不同所以學生可能具有偶然性的優秀表現,美術老師要對學生的每一次作業進行客觀性的評價,甚至將評價貫穿于日常的教育行為當中,比如口頭評價,作業評價,成長評價等等內容。發展性評價其次就要做到從發展的角度看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發展的人,學生可能從色彩搭配、結構構圖、線條流暢度上分別有所進步,那么在作業批改的過程中,就要不吝嗇自己的夸獎,對學生進行鼓勵式評價,小學生的喜好是非常容易培養的,老師的人文性評價能夠讓學生喜歡上美術科目。比如在《會變的線條》的課后作業中,有一個學生的作業可能并不出色,線條顯得蒼白無力,構圖也并不出色,甚至造型都是奇形怪狀,雖然作業的名稱叫做會變的樹,但是很明顯憑借想象力,他的作品也只能得到及格的評價,但是在作品陳述中,他把樹描述成了一顆開心樹,樹冠是開心的臉,樹枝是手舞足蹈的四肢。這么積極向上的描述為他的作品加了很多的分數,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相信這個學生在以后一定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所以我給了他鼓勵和肯定的評價。
每一個學生都是個體,并不是共體,所以老師對于學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進行人文性評價,離不開對個體差異的尊重。在美術教學中,可能有些學生善于色彩的搭配、有些學生善于實踐動手、有些學生喜歡搭建構圖,老師要積極的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并不斷的鼓勵與培養。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有利于學生健康心態的培養和自信人生的建立。對學生進行人文性評價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到因人而評,發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積極的表揚關心他們。其次就要平等性的評價,在人文性評價過程中不能厚此薄彼,小學生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對于老師的每一個舉動都是異常關注的,在評價過程中老師要蹲下身子與他們零距離的交流與溝通。
例如在《四季的色彩》這一課時中,可以讓學生任意畫出一幅畫,畫出自己心目中某一個季節的顏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就要注意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雖然課下作業沒有固定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在批改作業時老師還是要用最認真的態度來對待,學生的思維具有發散性的特點,與我們平時的想法或者看到的顏色有所偏差,比如春天的顏色是紅色的,而秋天的顏色是藍色,老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可能學生的畫法才是最不受約束的顏色,有些學生的顏色可能搭配的比較好,有些學生的畫工可能比較好,而有些學生可能只是線條比較流暢,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鼓勵他們大膽想象。
小結
在美術教學中人文性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具有發展性的作用,在評價學生作業的時候美術老師不僅是一個評判者更要做一名欣賞者,在美術教學中實施人文性評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美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發展做出推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