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琳秀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平安里學校 廣東 深圳 518172)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最好能觸動學生自己的心靈,否則于事何益?
正式開學前一天,照例“大動干戈”普查假期作業,學生“人心惶惶”,抄的抄,補的補,查的查,甚至被通知家長的通知家長,“如火如荼”……其實我總覺得對已是九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效果甚微,換位思考,學生能完成做業的固然很好,有一些不能完成,也可以理解——快樂假期,有多少個學生不愛玩而愛做作業?沒有形成自我教育習慣之前,有多少個學生會自覺呢?
但是,不查也不行啊,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不養成怎么行?何況“言必行,行必果。”否則,教師“威信”不再,學生基本規則不遵守,往后還怎樣教書育人?
于是我采取了一個如下小策略——
班會課,大家一起來自查,自我評價,自我反思,我設計了一下四個自查題:
(1)哪些作業完成得相當不錯?
(2)哪些作業屬于應付?
(3)自己還得意另外完成哪些特殊作業(比如了解民俗風情、欣賞春聯……)
(4)遺憾的是自己覺得在完成作業時存在什么小毛病?
學生們紛紛看看自己的作業,紛紛動筆反思,我知道他們真的在“評價”自己了,巡視了一些學生,發現好多學生自我評價還是很中肯的——
比如:
學生俊航自我反省:老師,我古詩積累不錯;閱讀也突破了八部,連《明朝那些事》都啃下來了!但是讀書筆記是網上拷貝的;得意的是手抄報我真費了不少心思,而且還頗有美感;遺憾的是練字沒有天天堅持,而是三天打魚四天曬網……因為我參加了物化補習,沒有時間了……
學生燕冰自我反省:老師,我看了自己喜歡看的電影《讓子彈飛》,看了自己喜歡看的書《福爾摩斯集》,但是讀書筆記有些馬虎應付——實在討厭寫讀書筆記(老師,hehe,能夠只讀不寫嗎?)古詩背誦默寫了,但估計現在忘得差不多了;遺憾的是我的手抄報是在拿不出手——我畫畫設計能力實在太糟糕了……
學生張峻自我反省:老師,對不起,書,我看不下去,因為電腦太誘人了,只看了《烏龍院》漫畫;古詩只抄了,沒背誦,但是以后早讀課我一定會背下來的;得意的就是練字了——我被爸媽強迫去書法社練字,沒想到居然越來越有意思!老師瞧我的字有變化嗎?
……
各種各樣的反省,讓我讀來如同和孩子們在傳字條自由交談,讓我看到了他們對自己的優點肯定,也看到了他們對自己不足的認識,雖然也有個人馬馬虎虎隨意亂寫一通的,但畢竟是少之又少。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說的:“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根據同學們自己的反思,讓課代表和小組長分類出各種優秀作業,書寫的現場投影;手抄報擇優張貼的張貼;優秀讀后感電子版印成班級佳作“發表”;古詩檢測分數公布優勝者;推薦優秀書籍,盡量做到表揚面積擴大化,讓更多的同學獲得表揚,哪怕只有一種作業完成很好……這樣,很及時肯定激勵了自覺完成作業的同學們,讓他們享受勞動后的收獲感;同時又觸動了大部分心存上進的同學。我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樣的教育是有正能量的!
表揚的同時,針對好多同學認識到自己有許多小毛病這個現狀,我自然而然選讀分享了我早兩天在2018第3期上的看到的一個意林小故事——
《大刺和小刺》
吃魚時,小刺要比大刺麻煩,因為大刺很容易發現,小刺卻必須下很大的工夫才能清除。做人,小毛病要比大毛病難于改正,因為大的差錯很容易見到,小缺點卻必須格外留意才會發現。雖然有小刺的魚,通常肉都特別細膩而鮮美,但許多人就因為怕小刺,而不愿意吃那種魚。雖然脾氣怪異、不拘小節的人常有特殊的才華,但許多人就因為討厭小毛病,而不愿用那些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讓大家說說那句話最觸動了自己?有什么感受?很多同學都一陣見血抓住——“雖然脾氣怪異、不拘小節的人常有特殊的才華,但許多人就因為討厭小毛病,而不愿用那些人。”從而明白故事意思:不要讓小毛病害了自己!學會挑掉自己的“魚刺”
這樣比喻式的教育,貌似談笑,然而風輕云淡中,潛移默化,春暖花開,何樂不為?
初中階段是人一生中重要轉接關鍵節點。它從小學階段的聽訓模式開始走向了思想自我萌芽的階段,許多中學生由于初中的學習變多,科目學習增加,學習內容變難,學習模式從聽、寫、背升級到在原有基礎上,還經常要實踐自主探索、協作互助、歸納總結的學習模式,學習內容和學習難度有了大幅地提高,再加上初中生的身體發育同時快速地從兒童期進入青春期,他們不再只是一味聽從老師與父母的教導與約束,在青春萌動又充滿好奇的內心深處,他們渴求著自我的獨立與成長,所以在初中階段對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養是非常關鍵和絕對必要的教育措施。
培養我們的學生學會自我教育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控制、自我激勵,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使他們自己真正成為思想和行動的主人,才是我們作為教師的一種必然使命
我想這也是“教是為了不教。”的最實際的踐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