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泉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實驗小學 四川 成都 6104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與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開始意識到數學學科在學生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作用。同時,對于小學學生來說,在基礎階段培養其數學思維,不僅能夠為日后理科的學習夯實良好的基礎,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與理念。因此在小學數學目標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指引,開展精細化的教學,從而有效優化教學設計,使小學數學教學真正發揮其在學生基礎教育階段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通過以貼合新課程標準理念的角度,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學情,以貼合學生發展趨勢的角度開展教學設計及教學目標的設定。
對于小學學生來說,由于自身閱歷的不足及自身成長生理適應性的限制,致使大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夠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重點,甚至不能夠很好的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來,極其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和激發。因此,教師要想有效達成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就必須要在貼合學生這一學情特點的基礎上,創設情景化教學課堂,以新興的多媒體設備為教學有效創設生動靈活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抓住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在參與課堂的過程中有效把握和認知數學學科知識規律,充分發揮自我創新數學思維。例如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三維立體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通過多媒體設備創設出的圖文并茂的靈動情境中感知和想象多維空間圖形,不斷激發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數學學科素養,從而有效落實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礎”,教師需要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于學生自主性培養的重視程度,在有效啟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科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為有效達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夯實基礎。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不能夠很好的認知并落實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生是教學主體”這一教學理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對于學生個體發展能力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忽略,從而使得大部分小學學生對于數學學科感到乏味厭學,不僅無法激發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也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效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到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切實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從而啟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例如在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時,由于部分學生相關知識點的構建還不完善,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收集和整理之前在課上所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課時相關知識點,組織學生自主探究二者之間的聯系,由學生探究和推導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在充分啟發學生探究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深化學生對于乘法計算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有效達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對于小學學生來說,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及時的評價和肯定,為有效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提供不竭的動力。與此同時,在對于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肯定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盲目籠統地進行評價,而應該支持努力上進的學生,對于落后不變的學生要以迎合其發展趨勢及學習情況特點的方式進行鼓勵和激勵,從而在有效激發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發揮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這也是對于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反思,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正視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教學“認識時鐘”這一課時,教師在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肯定和鼓勵時,還需要深入考慮和挖掘學生們在對于時間讀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反思和改進課堂教學內容,從而為有效達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提供良好的反饋。
綜合而言,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成效對于學生綜合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師必須要以貼合學生發展的角度開展教學設計,在有效達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同時,切實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數學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