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福建省南安市西山小學 福建 南安 362300)
數學教學目標是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數學理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傳統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忽略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感體會,新課改對新時期的教學制度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構建互動性課堂。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互動行為指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有效溝通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智慧教室為互動型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可充分發揮智慧教室的優勢,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智慧教室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打破了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化技術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教材內容,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智慧環境下的數學課堂更加民主與自由,最大化的發揮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借助智慧教室的優勢,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活動。
2.1 師生互動方面。在智慧教室環境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過時,跟不上時代的進步了,老師在課堂自己講的繪聲繪色,學生在下邊聽得昏昏欲睡,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有效的互動,沒有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老師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敷衍了事,卻沒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目的,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小學生自主動手能力差,生活經驗欠缺,教師在課堂上也不注重培養小學生的互動性和自覺性,在課堂上灌輸的思想學生得不到真正的理解,沒有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揮。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學生會積極思考,帶著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參與互動,有很強的目的性,學生不但得到了鍛煉,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老師在課堂上會相對輕松的完成教學,師生之間都積極的參與進來,共同討論,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互動,老師也愿意教,學生也愿意學,達到雙贏的目的。
2.2 生生互動方面。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與思想認知存在很大差異,教師借助智慧教室的優勢開展互動探究型教學活動,使用創設問題和小組競賽的形式,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形成知識共享。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指導和監督作用,以免學生偏離正確方向。在我們的數學課程中,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的不同,生活經驗的不同,所以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起來,把自己所見到的、聽到的結合書本上的知識有效的利用起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3.1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每一位學生重視起來,和學生形成平等的關系,學會和學生做朋友,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克服膽怯心理,愿意和教師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在課堂上給與學生更多的鼓勵,沒有優秀學生和差等生的區分,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每一位學生積極的互動起來,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3.2 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要積極的互動起來,教師要做好引導的工作,讓每一位學生參與進來,積極討論,說出自己的觀點。在日益發展的今天,電子產品也逐漸進入課堂,比如多媒體、平板電腦。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工具正確的引導學生,讓課堂呈現多樣化的發展。在智慧教室環境下,教師利用電子工具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慢慢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發現彼此存在的問題,取長補短,更好的改正和進步,進而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形成有效的互動[3]。
3.3 互動行為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隨著智慧教室的不斷開展,學生在智慧教室的影響下,不再覺得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求答案,不但增加了學習的樂趣,教學的質量也有明顯改善。在智慧環境下的互動行為,教師能夠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通過在課堂上的討論互動,讓每個學生行動起來,積極思考,取長補短,讓學生從心里接受數學這一學科,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能夠使小學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我們必須對智慧教室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行為充分的重視起來,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可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智慧教室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互動行為是值得推崇的,應該有效的運用到日常的課堂中來,進而豐富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促使小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課堂上的內容豐富多彩,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