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土
(福建省安溪第六中學 福建 安溪 362400)
在新式課程改革的前提下,要求教師對于物理教學進行探索。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進行靈活教學以及多方面實際應用教學,建設問題情境恰好可以滿足要求,因此,教師應當綜合實際情況,嘗試進行建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學生能夠主動對待學習,幫助學生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所學場景內容的知識點。在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對場景的認知更深刻地理解知識點,有利于學生開放式思維的養成,促使學生思維辨別的能力提高。
2.2 契合現今高中學生們的認知情境。教學過程中應當要與教學的內容緊密相連,只有這樣才能讓高中學生們的物理成績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們在創設情境的時候也應當要貼合現今高中學生們的認知水平,既能讓學生們感受到挑戰性也能讓學生們可以切實的從創設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從而提升他們的物理成績。
2.3 探索性與創新性。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提出就是為了讓學生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問題的解決過程是復雜的是一個復雜性極強的過程,需要學生在對各方面的知識進行聯系,并在持續的探索過程中找到解決該問題的最佳途徑好方法。因此,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這有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是創新性的體現。
3.1 創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陶行知先生強調“生活即教育”,這也是高中物理知識的真實寫照。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學懂、學透難度較大的物理公式和定理,而采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例如,在學習“電能轉換”時,設問“電飯煲是如何工作的?其能量轉換是什么形式?燈泡如何發光”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根據生活問題發散思維、聯想討論,得出結果,然后教師對學生的思考結果進行指導修正,最終得出正確結論。
3.2 創設提升操作能力的實驗問題情境。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和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僅靠單純的理論教學,學生很難全面掌握物理知識。傳統的實驗課程采用“先講后做”的教學模式,甚至有時“光講不做”,這讓實驗效果大打折扣。采用實驗型問題情境能夠很好地發揮實驗課程的作用。創設實驗型問題情境,要以實驗問題為導向,先做后講,以做促講。
3.3 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情境創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們可以結合書本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展示出契合高中學生們心理的情境,從而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通過圖片、視頻和聲音創造出的情境來知曉物理知識。例如,在《圓周運動》一節中,教師可以利用之前所知道的關于圓周運動的知識點加速度、向心力、勻變速運動等,向學生進行提問,隨后再給學生觀看一段關于圓周運動的相關視頻,例如賽車視頻,車輛在拐彎處減速視頻,賽車場比賽視頻等一系列會提高學生興趣的資料,等觀看完視頻然后再依據視頻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探討,比如可以問學生:看到了什么?視頻里面的車輛在拐彎時與不拐彎時的區別?以及不同車輛對于拐彎時會有什么樣的異同?在課堂教學中建設相關問題情境,對于改革傳統物理教學模式以及更改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枯燥偏見很有效果,因此,結合各種手法,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許多先進方式進行教學,最大程度提升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喜愛程度和學習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一個堅定的基礎。
3.4 利用新舊知識的關聯性創設問題情境。眾所周知,在物理教學中,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在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教師利用比較的方法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便于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有效結合,加深理解。比如在學習到《牛頓第三定律》這塊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回顧初中階段學到的《力與反作用力》,通過問題形成情景,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力的作用開始。例如,在講臺上可以讓兩個學生進行簡單的拔河比賽,提出疑問,提問同學們拔河的兩個同學是否受力是一致的。利用這一問題情境的引入,可以讓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大大提升,同時聯系舊有知識建立的問題情境十分明確,通過前后知識的關聯性可以更好的喚起學生初中階段的記憶內容,從而更加簡單與高中階段的知識相聯系,相對更加熟悉的了解整體教學的框架。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今的高中物理教學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科目在新課程理念的改革下需要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進行靈活教學以及多方面實際應用教學,建設問題情境恰好可以滿足要求,因此,教師應當綜合實際情況,嘗試進行建設問題情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