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波
(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洛江中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改善化學教學質量并培養學生綜合探究能力的有效教學方式[1]。在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自主學習主要包括課上自主學習和課下自主學習兩部分,一方面要求教師完善教學方案,在化學課堂上為學生留足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時間,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化學的良好習慣和濃厚興趣,促使學生在課下主動學習化學知識、了解化學最新發展動向并拓展化學視野。從上述認識出發,本文主要探討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對策。
1.1 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任務。如果沒有明確的自主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那么學生的化學自主學習就會失去方向。為此,初中化學教師應重視課前準備工作,在開展課堂教學前,仔細分析目標教學內容,提煉重難點,并圍繞這些重難點為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任務。例如,在進行《燃燒和滅火》這一章節的教學前,教師就應提煉出“理解燃燒現象所需要的條件以及滅火原理和滅火注意事項,掌握火災發生時的科學應急措施”這一教學重點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并為學生設計“說出物質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說出滅火的主要方法”“說出火災發生時應采取的科學應急措施”這三個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教材,并歸納總結關于燃燒和滅火的知識要點,從而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2 創設相應情境,重視問題引導。化學這門學科極富生活氣息,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滲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教師可以采取情景創設的方式,在情境中實現化學與生活接軌,并在情境中向學生提出具有開放性和趣味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思考。此外,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主動發現并提出問題,以此充分實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2]。例如,在進行《常見的酸和堿》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紫羅蘭花遇酸變紅遇堿變藍的視頻,通過紫羅蘭花這一日常生活常見事物為學生創設關于酸堿的情境,然后向學生提出“所有有酸味的事物都是化學中的酸嗎?”“你在生活中曾經了解過哪些酸和堿?”這兩個問題,以此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思考。
1.3 改進實驗教學,培養探究能力。化學的發展離不開實驗,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然而,當前初中化學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教師按照教材上的實驗步驟利用實驗器材完成演示實驗,比較機械化,不利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此,教師可以采取變照搬教材實驗為鼓勵學生結合化學知識和原理自主設計實驗、變通過化學實驗驗證化學原理為通過化學實驗探索化學知識這兩種方式來改進實驗教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物質的性質去設計物質檢驗實驗,比如氫氣可以燃燒,但如果氫氣不純則會發生爆炸,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氫氣的這些特點設計檢驗氫氣的實驗。
2.1 化學作業設計活動。化學作業是檢驗學生化學學習效果、促進學生開展化學學習反思的重要工具。過去教師往往統一布置習題性作業,作業形式單一、內容乏味,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不高。為改變這一狀況,初中化學教師可以讓互為同桌的兩名學生互相為對方設計化學作業,以此讓化學作業更為多樣,同時豐富化學作業的形式,不再是單一的習題,增設“化學生活小實驗”等內容,讓學生通過設計作業和完成作業進行課下自主化學學習。
2.2 建立化學興趣小組。通過建立化學學習興趣小組,教師可以實現學生之間互相激勵、互相討論,并促進小組成員通過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化學自主探究。例如,在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各個化學興趣小組借助互聯網或查閱相關書籍,搜集有關酸堿中和反應的趣味化學實驗,通過小組討論從中選擇一個趣味化學實驗,并對其實驗方案進行完善,然后實際進行實驗操作并得出實驗結論,再將其寫成實驗探究報告形式,以此形成課下化學自主學習成果。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從課上和課下兩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提煉自主學習目標和任務、創設相應情境并以問題引導、改進實驗教學來引導學生進行課上自主學習,通過開展化學作業設計活動、建立化學興趣小組來引導學生進行課下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