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翠明
(廣東省豐順縣潘田中心小學 廣東 梅州 514354)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思維能力的發展還未全面,使學生在日常中遇到困難時常會迷失方向,這都是學生經驗不足以及分析能力、辨別能力的缺失所導致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起到榜樣作用,在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初始階段,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讓學生真正了解是非對錯,遇到困難時使用正確的解決方法,從容的面對生活中以及學習中的難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這一內容時,老師可以向學生們介紹抗戰事跡,在那段艱苦的歲月,正是因為有很多像朱德這樣優秀領導人的艱苦奮斗,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愛過情懷,讓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1]。
小學生目前正處于成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教師要把握住機會,在日常教學時,將生活實例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擁有正確的行為習慣,為學生今后的素質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還體現出生活化教學的意義所在,使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得以有效開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樹之歌》這一內容時,可以將生活中的例子與教材內容相融合,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校園中尋找有沒有被亂涂亂畫的樹,告訴學生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是不正確的,樹也是生命體,破壞樹就是在破壞自身的生活環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對學生進行教學,在班級內融入教材內容相關生活場景,是教材內容更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眼前,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讀寫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寒號鳥》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采取情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們來表演課本內容,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表演,一個扮演寒號鳥,一個扮演喜鵲,還可以發揮想象,扮演其他的小動物,豐富文章,借助于趣味的對話表演,將課文內容用情景劇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在情景下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對教材內容深刻記憶,使教材內容與生活化教學完美結合[2]。寒號鳥總是很懶惰,最后它竟然凍死在了窩里,通過扮演可以讓學生們更深刻的了解寒號鳥的角色以及對比喜鵲等其他鳥類,在老師的引導下,聯系到現實社會,讓學生們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讓學生們去背誦語文課文,學生們會覺得課文好長好難背,我明天再背,然后就一直拖著,當到期末考試的時候,試卷中有類似的題目便會做不出來。
閱讀是豐富學生文化素養的主要渠道之一,不但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還能夠使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去理解思考文章,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悟頗深,進而增加語文涵養。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文章的時候,通過學習學生們可以了解到蒲公英,蒼耳,豌豆等植物在大自然中傳遞種子,將蒲公英的種子比喻成降落傘,風兒一吹,它們就散落到各地,蒼耳的種子是有鎧甲,掛住動物的皮毛就能到各個地方去,豌豆是在太陽的暴曬下豆莢炸開,種子就蹦跳著離開了豌豆。在文章最后說到了植物媽媽們的辦法有很多,學習了這個文章后,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自然界的探究,讓同學們去耐心觀察自己周圍的植物,觀察這些植物是通過什么辦法來進行生長繁殖?再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們:動物又是怎樣繁殖的?讓同學們對自然界充滿好奇充滿探索,然后通過閱讀其他的文學著作《森林報》、《自然圖鑒》、《昆蟲記》等,來對自然界進一步的了解,激發出學生閱讀的欲望,使學生能夠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養成閱讀文章及感受文章中心思想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在教學中將日常生活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社會觀。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不斷創新原有的教育模式,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趣味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堅持做到要在素質核心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