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斌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排山鎮中學 江西 上饒 334000)
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行業作為新興產業,滲透于各個區域,教育行業自然也包括在其中。網絡憑借著多樣的形式和豐富的資源為初中語文帶來機遇,但它的互動性容易成癮也成為一個挑戰,因此如何將網絡和初中語文相結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中西方文化不斷沖擊。網絡技術讓學生知識量得到擴展的同時,還可以改變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學生通過計算機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且內容不僅涉及到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國外的文化也可以被汲取。教育者對網絡環境的適應。教育者需要具備除良好的信息素養、語文素養及綜合素養外的網絡環境創建、實施網絡化教學模式等能力和品質。這是教育者需要加強的地方,這是對教育者的一個嚴峻挑戰。傳統教學方式對網絡環境的適應。網絡的發展改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學生可以借助網絡進行學習,實現在家也能得到專業指導的理想目標,網絡教學很好地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其生動形象的畫面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2.1 借助課件,整合學習內容。一般情況下,初中的教材的編寫都是按照相同主題進行編寫,一個單元內的主體基本相同,學生的思維也就局限在這個主題內,從而導致學生對文章理解不透徹。但是網絡教學的出現,教師可以將相同題材的內容進行整合,并制成課件,學生通過對相同題材作品的學習達到快速掌握文章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可以根據詩詞的類型不同將其進行分類處理,并將其制成課件呈現在課堂上,相較于傳統的方式,這種方式更具有條理性,學生可以更快的掌握理解。如教師可以將有關于“春”的詩詞進行簡單整合,有利于學生對《初春小雨(王維)》、《春夜喜雨(杜甫)》、《錢塘湖春行(白居易)》三首詩的整理。同樣的有關于鄉愁的也可以整理,如《逢入京使(岑參)》、《秋思(王籍)》、《水調歌頭(蘇軾)》等,通過這種整合方式,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擴展[1],以相同風格的詩詞進行教學,學生可以通過詩詞感受到隱藏在詩詞底下詩人更深層次的感情,促進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是進行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傳統模式的教學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會產生對學習感到厭倦和煩躁的心理,進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通過網絡技術可以加深學生對詩詞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詩詞內涵,增加學生的詩詞儲備量,提高學習的效率。
2.2 利用網絡,豐富閱讀途徑。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使用者的數量在不斷攀升,其中游戲、聊天、收發郵件,學習計算機占據主要地位,網絡閱讀也憑借著快捷方便的特點深得人們的喜愛。據研究調查,廣大青少年更傾向于電子圖書,電子圖書逐漸成為廣大讀者的閱讀方式,教師應順應時代潮流。
例如:教師在教學《背影(朱自清)》這一篇課文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先簡單的預習文章,閱讀文章作品,尋找隱藏在文章下的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并且在觀看以后發表一下自己對于這篇文章的看法并進行分組討論,再借助網絡,搜尋與這篇文章相類似的作品,將兩篇文章進行對比,利用幻燈片將自己的觀點呈現出來并且與其他網絡使用者分享,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健康有效地閱讀,也能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量。
2.3 使用博客,提高寫作水平。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必不可少,教師將博客合理引入到課堂可以有效拓寬學生寫作的途徑,學生不必手寫,通過鍵盤打字,不僅可以促進寫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達到緩解學生厭倦情緒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合理利用博客,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例如:教授《孔乙己(魯迅)》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己對文章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中的主人公——孔乙己的結局進行續寫,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想象創作自己的作品,將學生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每個學生對孔乙己的看法不一樣,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也不一樣,因此學生完成之后可以發表在博客上,供全班學生瀏覽,學生閱讀完畢后可以對文章進行評論。除了課內文章,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生活中瑣碎的事情記錄在博客中并將其發表,教師可以通過博客獲得學生的想法,有利于師生之間距離的拉近,這種方式可以激勵學生不斷創作。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引入網絡技術已經是一個必然趨勢。教育者應當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完善教育。以網絡作為一個平臺,將課程資源進行合理地整合,向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育手段也應該順應發展,與時俱進。但是這是機遇也是挑戰,初中語文教學在引進網絡技術時需要把握好分寸,將網絡技術優勢發揮出來的同時,需要避免負面教學影響的發生。要將網絡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結合,才能促進教育的更好發展,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