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紅
(新疆博樂市第八中學 新疆 博州 833400)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次上課前,筆者都會做好充分的準備,熟悉教材,從背景資料、音響、音樂技能入手,緊扣音樂教材,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重難點,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面對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要必須清楚怎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滿足學生精神生活的審美需求,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導入對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尤其能夠達成“激趣生疑”的作用。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初中音樂教學的特點,采用講故事導入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導入,可以讓學生表演、演唱導入等方式、方法,調動學生音樂細胞,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到課堂教學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筆者在教授“華夏古韻”一課時,通過仔細研究教學課題,筆者設定了這樣的導入方式: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Flash動畫歌曲《送別》,播放兩遍后,然后請同學說出這首歌所表達的主題,學生很快的就能夠說出是“送別”,接著我引導學生回顧中國古代詩歌中以“送別”為主題的詩歌,學生很快說出了幾首,像《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送元二使安西》等。當學生說出《送元二使安西》時,我引導學生道:“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于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后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這首詩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詩題又名‘贈別’,后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導入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又調動學生所學,讓學生感覺到音樂課堂中原來也有“語文”,真正達成了“激趣生疑”的作用。
能夠巧妙地設問題,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根本途徑之一,何為巧妙,即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或教學內容,設置出問題,并且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幫助他們枳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探索知識。例如,在教授《保衛黃河》一節中,教師可以先放歌曲,然后設置問題。關于黃河,你們有什么了解的知識?黃河有什么有趣的故亊或者歷史典故?黃河為什么是黃色的?要注意的是在課前,教師需要布罝好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有時間進行資料查詢,音樂課程中,通過這些問題.加深對《保衛黃河》的印象,這樣不僅讓學生對歌曲更加熟悉.而且擴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有利于學生養成查閱資料的習慣,大大促進了課程有效性的提高。
信息技術的運用,給音樂教學帶來了極大便利。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應把握好初中生好奇心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的特點,在教學中,音樂教師要注重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可以利用圖片、視頻、實物等開展輔助教學,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以開闊的視野走進音樂世界,從而加深對祖國及世界音樂文化的熱愛與理解。在唱歌或欣賞教學時,我一般會通過多媒體技術把歌曲中描繪的景色、人物、活動等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唱歌、聆聽、欣賞的同時腦子里的畫面能夠隨音樂畫面而變化,得到美的體驗,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效課堂離不開多元評價,音樂教學也是如此。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音樂教學和音樂課堂,要改變單純地以“歌唱結果”作為評價標準的評價模式和評價方法,要削弱音樂教師個人評價的弊端,積極引進多元評價,推動初中音樂將教學趨向高效化。例如要采用過程和終結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提醒學生從課堂上師生的具體表現、師生的互動、示范性演唱等多個角度進行評價;也可采用師生互評的方法,找出學生的閃光點,積極鼓勵學生。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要堅持學生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總之,新課標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的文化修養、綜合素養得到提高,而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師應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注重情感交流,達到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