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增曲珠
(西藏昌都市察雅縣吉塘鎮小學 西藏 昌都 854300)
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的年齡階段正是學生數學思維初步培養并發展的階段,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數學學習氛圍沉悶,學生的數學思維沒有辦法得到良好的鍛煉,這是非常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為學生日后深層次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
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對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體會各種數學思維,幫助學生培養數學學習興趣。而教師主要在教學中充當輔助者和向導的角色,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橋梁,指引學生尋找正確的解決思路,探討數學規律,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數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創造力,絕對不能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在講臺上將所有的數學公式和規律在黑板上列出來,讓學生死記硬背,然后列出數據讓學生往公式里套,得出計算結果,這樣的方式往往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科學習興趣不高,壓制學生數學創造能力,不利于鍛煉學生數學思維,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教學全體性,很多時候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或授課時,總喜歡提問數學成績好的學生,上課時教師鼓勵的目光也是看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對于班級里數學學習差的學生教師很少提問,給予很少的關注,小學生的心理是非常敏感脆弱的,喜歡被鼓勵和激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改變傳統不良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在進行課堂提問環節時,可以劃分成3個層次,一是針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設置高難度問題,二是針對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設置基礎問題,幫助學生夯實好數學基礎,三是針對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設置簡單問題,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這樣的方式能促進學生上課過程中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師思路,思考數學問題,無論哪個層次的學生最后都有學習進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操的能力,小學生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歡動手搗鼓東西,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折卡紙,自己在折卡紙的時候會建立數學立體思維,這樣學生對物體的概念會具體,容易理解相對抽象的數學原理,比如學習正方形和正方體時,如果只是通過書本上的內容,學生很難產生直接立體思維,因為書本上都是圖像,教師直接拿出正方體來給學生觀看,能幫助學生認識正方體的外形特點,無法有深刻的立體空間的感受,只有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折紙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會三維立體的感受,將抽象的立體概念具象化,對立體有更深刻的理解,為學生以后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教師在上課時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往傳統教學中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做筆記,只能接收來自教師一個人的解題思路和數學思維想法,這樣的方式上課氛圍十分壓抑,進而導致學生數學思維單一,只能接受相對簡單的題目,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比如可以在班級范圍內組建學習小組,小組的數學水平要均勻,教師在課堂上設置問題,鼓勵學生在學習小組間相互討論,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進行探討或實操,這樣學生在互相交流想法的過程中,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對還是錯誤,其他人有更好的解題方法,學生之間相互學習,這樣的氛圍時非常能感染別人的,有利于帶動全班同學數學學習的熱情,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全班數學成績。
綜上所述,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對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進行思考,注意教學的全體性,全面提高學生數學能力,不能因為成績的高低由差別對待,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操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帶動學生數學學習熱情,進而提高全班數學成績。通過以上方式,鍛煉學生獨自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數學思維,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進而實現學生數學學習上不斷的進步,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也能夠實驗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