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仿
(河北省遷安市第四實驗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數學科研活動中一直追求的課程改革目標,它也是評價我們數學教學效益的最直接評測點,它包括教師施教的有效性和學生習得的有效性。我們數學課程理念的實施要圍繞這一核心點去落實,通過對每節課每個知識點的處理和專題任務探索與訓練,突出對教師施教的有效性和學生習得的有效性的效果強化,進而實現教數學與學數學的雙增長。文章從數學教學生活化、信息化、直觀化的處理來分析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數學課程實施的新思維很大層面上體現在課程資源的融合上要接觸生活,讓數學課堂不是單獨的數形、符號及公式,更不是單獨的運算、記憶和探究,而是處處離不開生活元素的滲透,讓生活中的物品形狀、數量關系、規律法則科學融入習得行為當中。這樣的數學課程實施才是學生所期待的,也是我們數學新思維指導下的課改方向。相信我們用好這樣的課程設計,科學落實數學課程生活化目標,讓學生學到看得見的數學,這樣的教和這樣的學都是有效的。
例如,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時,學生對體積單位"升"的感知很陌生。教師讓學生帶一些可樂灌、啤酒罐、燒水壺等物品,課上學生從所帶物品上找到"升"的概念,從中理解1升或者是幾升的數學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在家舀滿一瓢水估計下是多少升。學生通過合理估計并在課堂上分享,準確感知體積單位"升"的大小。
另外,在學習長度單位--千米時,可以利用操場100米跑道對比感知千米的大小。如遷安至石家莊大概500千米的距離,這個距離是100米的5000倍,也就是跑完5000個100米就從遷安到石家莊了。這樣結合生活對比感知學習,學生的數學習得行為就會很有效。
采用信息化處理數學問題是學生的摯愛,也是取得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措施。這里所說的信息化主要體現在利用動畫手段模擬數學變化過程,通過動態提醒讓學生理解數學變化中有關的量與位置關系。這種動態的刺激往往會給學生以方法上的引導或者是思路上的提示與拓展,從而用邏輯性思維分析數學問題就不在那么難以入手,學生學起來就不會感覺那樣的吃力,數學學習有效性就會得以保證。
例如,在學習《簡單分數加減法》時有這樣一個探索題目。給出一個正方形卡紙,首次用掉卡紙的二分之一,第二次用掉整張卡紙的四分之一……,以此類推到第五次剩下整張卡紙的幾分之幾?這類問題有著極強的數學邏輯性,也確實很抽象,教師利用動畫按順序變色動態展示剩余部分面積,通過逐次對剩余部分變色提示,啟迪學生利用分數減法完成此題解答任務。
另外,在復習《找規律》當中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就是用小木棍擺基本圖形的問題。理解完題意后教師利用微課展示圖形每多一個單元會增加幾個小木棍的視頻,學生通過本真操作中的反復提示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邏輯關系,進而能夠得出小木棍增加的規律是2n-1還是4n。這樣的學習實現了數學教學的信息化目標,讓學生學到有邏輯性的數學。
構建有生命力的小學數學課堂就是讓數學學習活動活起來,活動中充滿感知數學、討論生活的數學活力。通過自制圖片或者是電子黑板展示使數學更具直觀性,學生能通過具體的圖形或數據展示感知數學本真,能踴躍融進數學認知活動之中,能傾全身心之力探尋數學真理,挖掘數學本的元素,讓學生對數學信息、數學原理的獲得更扎實有效。
例如,在學習《年、月、日》的過程中,涉及到今年五一之后多少天是元旦的話題。教師利用年歷展示今年的每個月月歷圖,學生對抽象的月日概念有了直觀的接觸,使每個學生能準確判斷五一之后多少天是元旦類似的數學問題,學生爭先恐后出題并做答。整堂課充滿了課程活力和討論氣息,這樣的課堂是有生命力的,學生的數學習得行為極為有效。
另外,在復習《辨認方向》趣味樂園中一道關于荒島探險的數學問題。教師通過電子黑板展示了探險人員及周邊環境的動態場景,探險組要想從荒島中安全脫險就必須認清方向,成功躲避鯊魚、海豚以及暗礁,順利到達陸地。通過鮮活的直觀刺激,讓每個學生都能準確判斷出東南有鯊魚,西北有暗礁……,只有東方是陸地從而實現安全脫險。這樣的課堂充滿了生命力,學生的數學習得是有效的。
總之,科學落實數學課程生活化目標能讓學生學到能看得見的數學,科學實現數學教學信息化目標能讓學生學到有邏輯性的數學,科學設計數學教學直觀化目標能讓學生學到有生命力的數學。做到如上幾點,數學課堂上教與學的有效性就會順利實現,數學新思想、新理念就會得到扎實推進,我們要不忘數學理念和思維初心,著力打造求本真、融思想、匯探究的新課堂模式,讓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以更好的重建和再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