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強
(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錢家土家族鄉中心完小 貴州 德江 565218)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依舊重視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枯燥乏味的傳統技法學習中“備受折磨”,還有諸多教師打著創意、創新的“招牌”,事實卻是“掛羊頭賣狗肉”,依舊保持原先風格,引導學生繼續進行“依葫蘆畫瓢”的美術學習,學生體會不到水墨之間的樂趣,無法品味水墨之間獨有的魅力和韻味,不要說提升學生美術水墨畫學習水平了,就算是學生的興趣也將在這樣枯燥的教學中被一一扼殺。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以便讓學生以一種輕松的狀態面對水墨畫學習,培養學生的水墨興趣,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水墨畫學習過程當中,讓學生喜歡上水墨畫學習,便于教師今后高效開展水墨畫教學。那么具體該如何開展教學呢?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克雷洛夫也曾說過:“現實是此案,成功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興趣便是河上的橋,只要行動就可以通過。”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重要因子,需要教師予以重視。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水墨畫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喚醒學生的學習激情,教師當懂得借勢,引領學生高效開展水墨畫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學模式的引導下,體會不一樣的水墨世界。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模式有很多,比如游戲化教學、書畫并行教學模式(在STEAM教育下開展的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小組合作教學等等,都有助于學生水墨學習興趣的激發。拿游戲化教學來講,要知道,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它不僅僅能夠運用在小學體育這樣的學科當中,在小學美術水墨教學過程中更能夠將其引進,以轉化水墨畫教學的枯燥因子,讓課堂充滿活力和趣味,以便讓學生喜歡上水墨畫學習。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結合一定的教學內容引入游戲元素,創建游戲化教學,以便讓學生在游戲輕松的氛圍中嘗試利用“水”與“墨”創造出獨屬于自己的世界。在此過程中,小學生不論是在運筆、用紙方面,還是在水墨畫線條勾勒放慢,都需要進行完美的配合,才能夠將水墨畫中的世界構建的更加立體、充滿生機。
比如,小學生在學習水墨畫的線條勾勒這種技法之時,學生難免下一番“苦功”才能掌握這樣的技法。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思進取”,使用傳統教學方式,那么學生將會逐步失去學習水墨畫的興趣。為轉變這樣的境遇,小學美術教師可借助游戲的方式,開展美術水墨畫教學,以便讓學生利用“玩”的心態開展水墨畫學習,令學生在“隨意”涂抹中逐步掌握水墨畫線條勾勒技能,提升學生水墨畫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提升他們的水墨畫技能水平。
常言道“藝術來源于生活”,人在大自然中生存,大自然不僅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還給人類的精神層面提供靈感,古之大家創作出來的作品的靈感來源往往就是生活,正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正是如此。因此,在小學美術水墨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立足教材,充分挖掘生活化元素,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創建屬于自己的水墨畫,并將生活的真情實感融入到水墨畫當中,讓學生的水墨畫作品可以充滿生活氣息和真情。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引領學生,擴大學生的水墨畫創作視野和空間,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去接觸大自然,觸碰生活,以便激發學生的水墨畫創作靈感,促使學生能夠融情于景,寓景于情,創作出獨屬自己風格的水墨畫作品。
比如,在教學《水墨畫動物》一課時,為讓學生嘗試用干、濕、濃、淡變化的筆墨來表現動物,用簡潔、概括的筆觸,變化的墨色,描繪動物的動作與神態,自由抒發感情,激發學生進行水墨畫創作的欲望,讓其體會水墨畫創作的快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水墨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保護動物的意識。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走出教室,去觀察生活中所遇到的東區,筆者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自己看到的動物,牢記其形態、動作、毛發顏色等等,讓其借助手中之筆,確定該動物的“招牌動作”,并用筆幾筆勾勒動物的線條,描繪出其動作形態。要注意的是,學生需要嘗試用深淺不同,干濕不同的墨色在宣紙上畫一些隨意的點、線、面,讓學生感受水墨的變化,并借助一定的水墨畫技法(如渴筆法、潑墨法等),去創作一幅動物水墨畫,努力做到形象生動有趣,墨色變化豐富,構圖飽滿。
總之,在水墨畫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以便讓學生帶著十足的興趣游走在水墨間,品味水墨韻味,提高學生美術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