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英
(甘肅省和政縣灑拉崖小學 甘肅 臨夏 731200)
如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教師教得疲憊不堪,舌敝唇焦,學生學得身心俱乏,被動吃力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太過陳舊,教學手段缺乏新意。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進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析,以期能對廣大數學教師創設高效的課堂教學起到借鑒作用。
新課程的改革步入了深水區,教材內容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授課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刻把握教材的內容,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形式,才能夠深入探究教材知識本質,尋找教材與生活的契合點,通過創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知識的探索中,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數學內容。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更多的是加強學生對基礎數學的有效認識,因此教師應該緊扣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尋找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幫助學生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有效掌握。例如,教學“周長”一課時,教師可將生活中的知識和教材進行有效的聯系,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自己文具的表面或課桌的表面周長,通過自主測量和計算,深刻了解周長的概念,使課堂源于生活,回歸生活。
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項有頭有尾、有條有理、有先有后并具有藝術性、綜合性、系統性的活動。備課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備課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課堂教學是否高效。如果教師沒能進行有效的備課,就會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出現雜亂無序、效率低下等問題。此外,學生也會出現興趣不高、懨懨不振等狀態。故而,若想構建高效課堂的“九層之臺”,教師就需要以“有效備課”為壘土。通常,教師要想做到“有效備課”,需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數學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備教材”,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內容的主次。同時,教師還要“備教法”,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梳理教學過程。
思維的碰撞能夠產生火花,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也是如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教師要善于讓學生通過和同學的討論來全面地認識一個事物,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例如,在“混合運算”課上,針對小熊購物的教學環節,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獲得對混合運算有效的理解,就展開了小組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分別扮演賣家和買家來模擬購物環節,并設置了單價不一的各種商品。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并積極利用小本子對自己買到的東西進行有效的演算,賣家還要算出自己賺了多少錢等,在提升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讓學生們對于混合運算有了更加真切的體驗,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其初步感悟到如何合理地規劃和使用自身的零用錢。
合作學習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融合,既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及能動性得以充分凸顯,又能使學生的合作觀、價值觀及學習觀得以樹立。故而,小數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時,應當以“合作學習”為畫卷,呈現數學教學“多彩圖景”。在具體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計合作活動。同時,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組建合作小組。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以討論交流為主,教師以聽、看為主,并適時進行點撥引導。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數乘法”時,首先,教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分析,并以分析的結果為依據,把學生分成勤學好問組、力爭上游組、乘風破浪組等。其次,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小數乘法。下面,請同學們就小數乘法的內容進行相互討論。”于是,在勤學好問組中,有的學生就三趾蛞蝓的信息進行數學問題的設計:三趾蛞蝓在樹上每分鐘大約爬行多少米。還有的學生就小數乘小數法進行發言:“在計算小數乘以小數的時候,我們應當先把小數轉為整數。然后,按著整數乘法計算乘積。”在力爭上游組中,有的學生就積的小數數位進行發言:“兩個因數的數位之和就是積的小數數位。”總之,整個課堂充滿了學生的歡聲笑語,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得以提升。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慢慢滲透,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堅持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理念,把握“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主戰略,努力尋求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積極探索適合全體學生特點的教學策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同時,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在高效、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數學的核心素養,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