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瑩
(遼寧省盤山縣實驗學校 遼寧 盤錦 124000)
前言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正處于剛剛了解這個世界的階段,對初次接觸數學知識的學生來說很容易遇到很多困難。教師通過將互助學習運用到數學教學課堂上,學生可以在互幫互助過程中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幫助彼此發現學習上的錯誤漏洞,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由此可見,將互助教學模式應用在數學課堂上十分的有必要。
在學生充滿想象力的年紀,情境的創設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保證學生將注意力全部都投入到情景當中。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以互動教學模式為基礎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激發學生互助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意愿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課堂的互助學習當中。不僅如此,還能夠為互助學習課堂找到學生討論的話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明確的主題內容下開展小組的合作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學生學習“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向學生創設了一個小紅的媽媽為家中進行圓桌采購的情境,小紅的媽媽經過測量得出了圓桌的直徑是2米,而媽媽在購買桌布的時候要考慮富余出半米的長度。這時教師向學生們提出了小紅的媽媽需要買多大面積的桌布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找到最終的答案。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開始了激烈的小組討論環節。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學生首先要考慮的是桌布的周長是多大,小組中的一位成員分析桌布的直徑應該是圓桌的直徑加上余出的0.5米,可是小組中的另一位同學發現了問題,由于桌布要富余出兩個邊,所以桌布的邊長應該是一個圓桌的直徑加上兩個0.5才可以。小組成員聽了他的分析覺得十分的有道理,一致決定應該加兩個0.5.經過一番討論后得出了桌布的周長是2+0.5+0.5=3米,然后再經過常規學習的正方形面積公式面積等于邊長乘邊長得出了3×3=9m2的結果。教師通過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所得出的分析過程對學生提出了表揚,同時也為小紅的媽媽輕松的解決了買桌布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數學理論知識離開不開我們的生活實際,同時服務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為人們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所以教師可以充分的將實際生活融入到數學教學課堂當中,讓學生利用對身邊事情的熟悉程度展開互助學習的過程,從而活躍了課堂上的學習氛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討論熱情。同時推進了教師的教學進程,達到了教師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分數”的這部分數學知識內容時,教師向學生列舉了在實際生活中小朋友分蛋糕的生活案例。小明的媽媽在小明的生日那天買了一個蛋糕,同時還邀請了小明的兩個同學一起來慶祝生日。小明的媽媽將小蛋糕平均分成了三份,就能夠保證每個孩子能夠吃到蛋糕店三分之一,可是小明是蛋糕的極度愛好者,所以覺得自己分到的太少了,就偷偷的和媽媽講可不可以不要這么分蛋糕,想多分給自己蛋糕吃。所以媽媽又將蛋糕分成了六分,這樣小明可以吃到兩塊蛋糕了,小明也因此十分的高興。教師講到這里一些學生大笑起來,可是還有一些學生依然蒙在鼓里,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互助學習,針對小明是否如愿吃到更多蛋糕的問題上展開討論,學生們經過活躍的分析,最終發現小明還是只吃了三分之一的蛋糕。學生也根據實際生活的例子對分數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讓學生展開了快樂的合作學習過程。
將合作與探究相結合也能夠有效的開展互助教學模式。在教師進行數學知識講解中,可以向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讓學生帶著目標展開互助學習內容,從而順利的進行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課堂。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如何測量物體長度”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桌面長度和寬度的測量工作。這時,學生將測量工作進行分工,有的學生做測量工作,有的學生負責協調工作的順利進行,有的學生進行校驗,還有的學生進行最終的記錄工作。就這樣學生們分工明確,各自在各自的任務上體現自身的價值。最終將測量的結果進行課上的匯報,順利完成教師的學習任務。通過將合作與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的發揮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實現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將互助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的彰顯學生的良好品質,發現學生出現的不足,從而更好的完善自身的學習,促進學生數學學習上不斷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