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良凡
(江蘇省沭陽縣吳集中心小學 江蘇 沭陽 223600)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的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小學數學新課導入教學中,如何既能使學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就看數學老師設計的教學導入是否精彩,是否有藝術,是否有魅力。如果設計的導入方法敢于不拘一格,勇于創新,具有新鮮性、新穎性,充分體現小學數學新課改的要求,充分因材施教,以學定教的新的教學理念,就能牢牢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小學生輕松融樂于教學,就能使小學生放飛情感,張揚個性,拉動生生合作,師生互動,從而激活數學課堂氣氛,為構建成功優質整堂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小學數學教學時,為了使小學生一開始就漸入佳境,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美輪美奐的教學故事情境,進行藝術性趣味性的導入,因為小學生天性天真純樸,喜歡幻想,鐘情一些美麗的故事,而我們數學老師則利用孩子天性,在導入時,可以把生硬晦澀的、枯燥無味的知識設計成生動形象的故事化,在多媒體刺激感官下,讓孩子走進動聽有趣的故事課堂,在故事中使學生感知、感覺、感悟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從有趣的故事中去解決許多的抽象冰冷的數學問題,積累了大量生活經驗,也解決了孩子不太感興趣數學問題,極大吸引小學生的聽課注意力,這就精彩導入的藝術魅力。例如,我上個位數的乘法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利用多媒體,展示這樣一個漫畫故事,“一天,有一個老頭叫他三個兒子栽果樹,結果老大栽了3棵桃樹,老二栽了3課蘋果樹,老三栽了3課梨樹。”正當小學生看的津津樂道時,我在多媒體上用彩色字提出兩個問題:請問小朋友,老頭三個兒子一個載多少棵果樹啊?在屏幕上顯示大大的“壞笑”,孩子們在嬉笑中爭先恐后舉起手來,我說有誰能到黑板上寫出計算過程的?有的孩子在黑板上寫出過程和結果,3+3+3=9,我又說“今天我們能不能用一種方法計算出結果?”這時孩子們被我輕松順勢從故事情境中帶入“乘法數學殿堂了。”
小學生天性好動、好勝、好奇、好問,為此,老師在進行數學導入時,可以根據孩子好奇好問性格特點進行因勢利導,從“疑”字上做文章,設置懸念性數學問題,讓孩子的注意力始終圍繞“疑”字中的懸念在轉,這種“疑”字“懸念性”導入也是導入藝術性的體現。“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進而撥動其思維之弦。要使學生生“疑”,教師就要不失時機地激“疑”,可激“疑”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在“疑”字中設置懸念,我在講物體的體積時,是這樣懸念導入的:“我們都知道大象很重,人們無法稱其重量,但古代有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叫曹沖,他叫人把大象感到一只大船上,結果之后他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孩子們,你們能告訴這個‘秘密’嗎?”我用了導入“激疑”“巧問”之藝術手法,此時課堂上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了,有的學生在抓耳撓腮,迷惑不解,有的露出驚奇的目光,彼此在面面相覷,還有的相互討論,興趣盎然,但不知所然,此時,我用賣起關子,“我也不知道,你們想不想知道?”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想…”“你好我們就來學習物體體積知識來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我吸引過來了,此時在“疑”字懸念中極大地激發學生心中的好奇心,讓好奇心產生對知識的渴望,從而達到教學中引生入勝的目標,這也是導入的藝術體現。
盧梭說過:“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小學生都喜歡玩游戲,因為游戲能夠刺激小學生的興趣和玩性,如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植入游戲導入法,就能使學生與數學游戲產生情感共鳴,其“游戲導入教學法”不僅能夠滿足兒童天性,激發兒童興趣,也能鍛煉兒童的團隊協作、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精神,更能鍛煉兒童的綜合能力,使兒童得到多元智能全面發展。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想學”“我會學”,在數學新課導入時,我經常會采用游戲藝術導入法,因為游戲能夠迅速營造一種舒適融洽的課堂氣氛和寬松教學情調,能夠迅速吸引學生參與游戲展示的角色,進入游戲理想境界,馬上與同學之間,與老師之間產生教學互動。一個好的數學游戲導入,往往集“奇、新、智、樂、趣”一體,并且容易被學生待見,我們數學導入常用的游戲導入法有:捉迷藏、玩撲克、唱兒歌、繞口令等,例如,講低年級個數加減法時,我就叫孩子擺火柴根游戲進行新課導入的,這種藝術性導入不僅自然而又巧妙引入新課,而且還能使小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融樂于學。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而其新課導入更講究技巧性,而其導入的藝術技巧性要因人、因時、因地的變換,但做到有的放矢,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能夠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啟發其創新思維,陶冶其情操,輕松接受知識,這就實現了數學新課導入的藝術生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