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紅
(福建省泉州師范附屬中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最基本的一種手段,即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即“高效教學”,它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學生有無進步和發展是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地理教師必須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
第一備學生?!皞鋵W生”首先要教師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其次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知識水平、理解力來設計課前的預習提綱、課堂中的探究題、課后的鞏固題等,并且充分考慮為學生學習提供必要的時間、空間和資源,從而實現教學過程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備教材。教師應認真鉆研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中考動態、教科書及有關的教學參考資料,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既熟悉每堂課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學生實際,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獨創性地擬寫教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剖析熱點、攻克疑點,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進程,準確定位目標,加強教學的目的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取舍,補充教學內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某些章節的教材中內容相對較少,教學中則應有意識的充實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使學生更容易掌握。
第三備教法、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考慮教學的思想性,基礎性,啟發性,活躍而又充實整個教學過程。為了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分析、解決問題。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地理課堂學習的興趣是提高有效性的良好開端。課堂氣氛是一種可以左右課堂教學活動效能的關鍵因素,寬松的、愉快的、積極的課堂氣氛對學習者的心理安全和知識的建構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并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學習者對學習的焦慮,課堂教學效能也能隨之提高,而且可以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使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強大原動力。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把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激發學生獲取地理知識和提高地理學習能力的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理解和記憶陳述性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在講解地理問題時要把分析問題的相關思路揭示出來,并使學生了解,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同類問題的時候也能用相關的方法去分析,這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實效的主要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滿足于傳授基礎知識,不能滿足于如何去整理、歸納、總結地理問題,而且要把教法和學法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把教師的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去體會、思考,并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學生暴露思維過程,并對學生的思維過程作出評價、剖析。若學生的思維過程無誤,其思維與其他學生思維接近,就會給其他學生以啟發,若思維有誤,可針對其要害予以糾正,同樣會給其他學生以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種教學形式來完成,特別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主動參與中實踐教學雙邊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思維即學生創造精神,創造性格和創造習慣養成,它的核心是“疑”。疑應設何處?一般說來,設在講課的開頭、講課的重難點、講課的銜接處、講課的結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再好的教學如果不落實到學生身上,都是無效教學?!睂W生的接受能力有差異,在實際教學中必須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而因材施教。在設計練習作業時要做到難易適度,既具有一定挑戰性,又確保大多數學生能成功完成。同時,可設計課外探究活動題,引導學生課外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延伸地理課堂教學,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反思是一個深層次認識過程,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每一位教師課后要善于反思,要經常與學生、同行、教研人員探討、交流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同時修煉自己深厚的教學內功,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改進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應變機智和教研能力,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一名地理教師要真正做到“傳道有術、授業有方、解惑有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課堂教學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以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最終使學生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走進“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實現地理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是我們不懈追求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