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婧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翡翠幼兒園 江蘇 蘇州 215000)
中國曾經采取粗放型的發展方式,這種發展體系讓我國以巨大的環境成本換取微博的利潤,為了實現可持續騰飛,我國將生態文明放在了經濟發展的首要位置,生態文明也成為了眾多領域的核心原則之一。因此,在幼兒園中開展生態教育是提升我國國民生態環保意識的有效途徑和必須要采取的措施。幼兒園中的孩子因為年齡較小,開展生態教育必須要尊重其對事物認知的規律。科學、適度的生態教育能夠提升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認知和保護意識。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我國幼兒園新《綱要》中要求幼兒園必須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親近大自然,要求經過培養幼兒應當具備基本的環保思維。人是自然界的一員,大自然還可以為人類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但是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肆意揮霍,總有一天人類會自食其果。但是,伴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幼兒們被鋼筋水泥禁錮住了,失去了接近自然、感受生態的機會,因此,在幼兒園開展生態教育必須從環境的創設開始。
幼兒園開展生態教育必須要有適宜的自然環境,經過科學的規劃,幼兒園內也可以人工建設出高仿真性的自然環境,為幼兒感受自然提供生態基礎。
1.1 戶外環境層面。幼兒園在占地面積的限制下,可以通過科學規劃為幼兒創造出高度還原的生態環境,讓幼兒在其中感受大自然。幼兒園內部應當具備小果園或者小山坡等,可以讓孩子們玩耍的過程中觀察四季變化,從小草和花朵的盛衰中領悟到生命的運行規律,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幼兒園具備足夠的室外生態環境后便能擺脫室內活動的限制,能夠根據季節變化組織不同的活動,比如,春天可以通過多種觀察活動讓孩子們觀察生命的成長,秋天可以通過野外實踐活動組織孩子們采集桂花,并且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桂花餅,讓孩子們感受到人類的衣食住行都是大自然的饋贈。
1.2 室內環境創設。提升幼兒的生態意識不能只局限于室外活動,室內環境的創設也是必須的。幼兒園在進行室內裝修時必須采用環保型的材料,讓孩子們可以在室內環境中領悟大自然的智慧,進而為提升幼兒環保理念創造條件。
2.1 構建生態區。陶行知先生還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六大解放”,讓孩子們在生態區中將眼睛和雙手解放出來,通過頭腦思考和提出問題打破時空限制,進而使得孩子們的天性被充分釋放。尤其是在生態教育層面,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應當被納入其中。比如,在組織孩子們觀察植物生長時,通過過度澆水實驗和缺水實驗孩子們會發出“為什么水對于植物生長這么重要”的疑問,老師要借此機會對孩子進行保護資源的教育。
在幼兒園內通過生態區的建設還可以強化孩子的節約意識。陶行知要求“愛滿天下”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人生規劃,引領社會生態事業發展的領軍人物是社會的棟梁,以一顆節約的精神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默默貢獻的人也值得尊重。通過生態區的種植和養殖體驗,孩子們會從照顧小生命中體驗生命對于生態資源的依賴,并且在未來的生活中踐行保護生態的理念,讓愛護花草、尊重生命會在他們心中發芽、扎根。
2.2 建設生態課程。當幼兒園具備了足夠的室內或者室外環境,必須要求相匹配的課程進行生態教育,通過課程和環境的完美融合讓孩子們預設的契機中感悟大自然。一方面,課程內容必須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正所謂“生活教育”,筆者會組織孩子們參觀成熟的果實,進而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讓他們自己提出什么時種子、怎樣培養種子等問題。另一方面,要將游戲中融入生態元素。筆者會組織孩子們種植比賽,將孩子們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之間種植相同的種子,定期測量種子的生長狀況而激發孩子們好勝心,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增強他們愛護生態的理念。
幼兒園開展生態課程一定要結合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對于大班的學生可以設置專門的生態課程,通過播放環保動畫短片、野外觀察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大自然。對于小班孩子,可以通過手工課程和游戲時間加入生態元素,必須手工課程中組織孩子用橡皮泥捏一個大樹,老師借機講解樹生長的必要資源以及樹對人類的意義,讓學生了解人對于大自然的依賴。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維對當代教育來說仍然具有顯著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在幼兒園中進行生態教育,應當從陶行知的教育體系出發,培養孩子們熱愛自然的理念。本文從幼兒教育出發,探析了生態教育可以采取的優化措施,希望能為幼兒園順利開展生態教育、確保教育目標的實現做出一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