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紅
(河北省遷安市特殊教育學校 河北 遷安 064400)
我們都清楚的認識到,智障學生的智力、機能、技能等水平都很低于同齡的正常孩子,這種缺陷或不足可能是終生的,它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各層面素養的發展。但是,智障學生可以通過康復訓練來挖掘其潛力,讓智障學生掌握更多實用技能,使其能夠正常的、獨立的生活。智障學生的康復訓練本身是一個系統性、反復性和復雜性的訓導工程,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我們必須從根智障學生本身入手,重在研究學生的心理素質、接受能力、康復進度等信息,對不同的智障學生采用不同的康復訓練內容,讓智障學生的缺陷得到更好的補償。本人結合培智康復工作實際,從多個角度探究智障學生康復訓練的技巧,包括語言康復、運動技能康復、社會交往能力康復以及心理康復等。
語言能力是智障學生日常交流的最基本能力。智障學生聽清聽懂他人的會話是很難的,時常會有詞語不通、關聯不暢等情況出現,難以理解別人話語的本意。在實際語言康復訓練中,教師多采用游戲的方式對智障學生開展語言康復訓練,教師講述游戲規則后,讓智障學生參與游戲角色,通過肢體語言、手語、口語進行綜合訓練、反復強化訓練,以內化他們的語言基本功底。比如,講兒童繪本《森林爺爺》時,這個繪本講的是森林爺爺如何率領子孫眾將克服自然界的惡劣環境之神的趣味故事。教師讓學生們自我選擇角色,學生自主擔當森林爺爺、伐木工、旱惡、雨惡、風惡等角色,其他學生扮演高挺茁壯的樹。學生們表演的十分到位,表演中各種語音運動到位,整堂課富有豐富的語音情境。通過這種方式促進智障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激發智障學生運用語言的自信,也有助于全體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步提升。
很多智障學生都存在機體運動機能的缺陷,如四肢協調與機體應變能力相對很差。這將會長期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和課外活動。因此,特教教師要對智障兒童進行系統性的運動技能康復訓練,通過日常的生活自理和課內外運動,科學指導學生的運動技巧,讓學生們愛上運動,學會科學的運動,促進智障學生運動技能日漸康復,提高他們的自理、互理能力。在日常康復訓練中,教師會讓他們自己多次嘗試洗漱、疊被子、吃飯、刷洗餐具、丟垃圾、打掃衛生等等,讓這些特殊的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在課上,比如,講《接沙袋》這節康復訓練課時,教師通過課件展示沙袋的各種玩法,激發智障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教師再通過現場演示,讓學生理解“接”的動作要領。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動作質量完成情況進行分組再練習,每一個學生都玩的很開心、很投入,也很有收獲感。通過這種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抓握技巧和視覺追蹤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協調技能和運用效能。
社會交往能力康復可以為智障孩子在社會上創造更多的生存空間,發揮自己的點滴價值。在進行社交能力康復訓練時,特教教師要按照智障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優勢點位抓起,拿出貼近生活,能讓智障學生樂于配合教師完成康復訓練的活動方案。比如,每年春天時節教師都可組織學生們去郊游活動,讓這些智障學生也和正常孩子一樣去感悟自然,接觸社會,將課堂上學到的禮貌用語、交通規則等生活常識運用到現實中去,在郊游過程中體會和同伴交往的樂趣。在春運時,教師還會組織學生當志愿者,到火車站去做疏導工作,與陌生人進行面對面交流,在鍛煉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同時,還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增強他們自立、敢于負責的自信心,樹立終身服務社會的價值取向。另外,在上街購物時,盡量讓孩子自己與營業員交流,說明要買的東西、數量、付款金額等,讓他們在實踐中提升自主處理問題的技能。
心理康復的目標是為穩定智障學生在各種生活中、活動中的情緒,不能讓他們有絲毫的放松、懈怠、急躁等心理,更不能自暴自棄。通過自我展示活動,如手語表演、舞蹈、畢業儀式、團體操等活動,為智障學生多提供上臺表演的機會,讓他們找到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所在。比如,每年的藝術節、重陽節,教師都會帶著我們特教學校的智障學生為兄弟學校、敬老院送上一場“完美”的文藝演出,節目效果可能沒有正常孩子表演的那么好,但每個節目都是孩子們精心準備的,每次去都會受到觀眾的熱切歡迎,帶給他人無限的快樂。特教教師給孩子們創造上臺表演的機會,不僅有效發展智障學生的膽量和表現能力,克服他們內心的恐懼,還可以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社會價值,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及信心,從而更好的服務社會。
總之,對于智障學生而言,特教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愛、關心和引導,幫助智障學生樹立信心,結合智障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合理的康復訓練項目,給予智障學生最好的補償。同時還要讓智障學生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有規律訓練,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為其獨立自主生活,更好融入社會鋪路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