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永忠
(廣西區河池市南丹縣八圩瑤族鄉黃金坳小學 廣西 河池 547213)
數學老師經常提起“數學學習要講究方法,要動腦子。”但如果老師上課生動有趣,學生們都被吸引進他的課堂內容中去,學生們學習效果以及吸收到的知識就會大大不同了。在教學中適當增加問題情境會讓學生更加感同身受,理解老師所傳授的知識也就不會感覺到無從下手了。在課堂上增加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這是完全有必要且教師們應該去堅持的事情。
在當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受到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自身的好奇心較強,容易被一些新穎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性,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故事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欲望,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并有效發展學生自身的數學綜合素質。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集合與聲像圖文為一體,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獨特功能,將原有文字或者是語言所體現出的故事進行動態化演示,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快速融入到教師所構建的教學情境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進行《加與減》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將“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進行動態化展示,動態的小猴子圖像在屏幕中活靈活現,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而這時,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基礎,為學生設置相關問題:“小猴子白天摘三個桃子,晚上摘四個桃子,和白天摘四個桃子,晚上摘三個桃子的總數量是多少呢?總數之間存在什么聯系?”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和思考,并讓學生從形象認知逐漸過渡到理性認知,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學科,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生活中的問題來設計情境,有助于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激勵學生更加自主的學習。比如,在小學數學《混合運算》這一內容的教學中,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涉及到混合運算,教師可以創設適合的生活問題情境:星期天,媽媽給了50元錢讓小明出門買調料,走到便利店,小明買了一瓶醬油12元,一袋雞精4元,一包食鹽2元,一瓶辣椒醬16元,請問小明還應該剩多少錢?在這樣的生活問題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強烈,比日常的運算練習更有效率。通過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學生可以很好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有效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發展鋪墊堅實的基礎。
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就能迅速將他們帶入學習狀態,激活求知動力。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這也是值得數學教師深刻探究的問題。基于數學教育的實用性特征,課堂教學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創設實踐性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積極情感,調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在直觀操作中感悟與思考,進一步把握數學知識、揭示數學規律。以“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為例,在研究“三角形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我提前準備了長度不同的小木棒并提出問題:隨意用三根小木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學生開始動手操作,并在操作過程中思考木棒的長度與三角形性質的關系。經過反復操作,在實踐中得出了結論——只有兩根小木棒的長度之和大于另一根小木棒,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即“三角形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注意問題的新穎性,現在的小學生與十幾年前的小學生大有不同,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同時想法更加多元化,對于外界的事物普遍充滿好奇心,因此也敢于提出各種問題,他們在課堂上和教師相處時,也不像以前的學生那樣畏懼教師的權威,往往敢于大膽的提出問題。美的時代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技術也在不斷的普及,這也使得學生們的眼界變得更加的開闊,同時這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如果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學生們感到毫無新意,這樣就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就需要利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提出具有創意同時新穎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為學生創建精彩紛呈的教學課堂。
綜上所述,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興趣能力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正面作用。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扎實的掌握知識,還可以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相信在我國以后的教育工作中這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必將大放異彩,我國的基礎教育水平也將的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