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凌云
(河北省遷安市第三中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課堂導入是組織好課堂教學的最關鍵環節,通過課程導入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學習側重點等課堂信息,調動學生對新課程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生物學習活動,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那么,如何巧妙的運用課堂導入,改變高中生物教學現狀,開發高中生的智力和潛力,需要引起高中生物教師的思考。在新時期,我們生物教師要提高對課堂導入的理解和重視,根據實際學情采用多樣化的課堂導入形式,使課程導入更符合教學要求,達到學習、吸收、應用的目的。本文結合生物課程實施課例,對高中生物教學的導入策略進行客觀分析,愿這些做法能為眾多生物教師提供課題引入的參考。
通過調查報告法進行課程導入,即在講授新課前,結合生物教學目標,課前讓高中生親自去調查自己身邊的實際情況,形成調查報告,在講課前教師收集匯總情況,并用多媒體進行典型報告案例展示,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熱情,這樣操作使學生對課本內容有初步的了解,為更好的學好生物課程奠基。比如,講生物課程《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時,生物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范圍將學生分成多個調查小組,從大氣、水資源、土地利用情況、生態環境等方面來調查我們身邊的居住環境,可以用文字、表格、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形成調查報告,然后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高中生都積極參與,紛紛做出調查的規劃。有一組學生拍攝的三里河水污染、灤河周邊企業排污等視頻深深觸動了師生的心靈,令人觸目驚心,讓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我們生存環境的破壞程度,增強了學生的生態與環保意識。這種導入為新課的學習做了鋪墊,可以更加輕松的進入到主要知識的教學中。
每個人都很喜歡聽故事,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時使用故事情境導入法,創設一個故事型、案例型的教學場景,調動高中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探究,感受到故事背后的知識,打破了思維定勢。比如,講生物課程《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一課時,高中生物教師采用故事情境法進行導入,教師給學生講了一個《月亮女兒》的故事:在廣闊的大西洋上有這樣一個小島,島上僅僅有幾百位居民在這里安家,這里的居民人人都是皮膚特別特別白,頭發也將近透明,眼睛也極其害怕光照,視力普遍不好,只能在夜間月亮出來時才能走出家門,說到這里大家知道了其實就是白化病。后來,人們研究找到發病的原因,原來小島與世隔絕,島上的居民近親結婚導致基因突變,引起組成DNA的堿基對的序列或者組合有了非正常性變化,導致白化病的不斷蔓延。高中生都沉浸在情境中,教師引導學生想辦法幫助他們攻克難關,學生就順理成章的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演示實驗導入法是生物教學中極為常用的授課方法,就是課前引入與本節課相關聯的趣味實驗,以此拓寬學生知識廣度,使學生保持很好的學習熱情,盡量選取有著一定的趣味性和啟發性的實驗。比如,講人教版高中生物《胡蘿卜素的提取》一課時,高中生物教師先給學生做演示演示,分別運用石油醚、笨等幾種有機溶劑來提取胡蘿卜素,要求學生仔細觀看,通過現象對比思考到底哪種溶劑最適宜提取胡蘿卜素。學生觀看完演示實驗以后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說石油醚效果好,有的說苯效果好,課堂進入到高潮,學生們積極的進行討論,最后師生共同研討出所選的最佳試劑是石油醚。高中生對我們所講的新信息極為感興趣,然后都積極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感知到科學的實驗方法,形成勇于實踐的科學態度。
在課堂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可以設置一些任務和問題,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和探究。任務驅動法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主要途徑,給高中生帶來更多提升的空間。比如,講生物課程《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一課時,課前高中生物教師給學生設置了幾個問題:微生物發酵產業是如何起步的?工業上發酵生產是怎樣進行的?我們日常食用的味精是怎樣生產出來的?讓高中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本內容,探尋問題的答案,這樣可以為學生指明學習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思維的升華。通過任務驅動法,高中生對生物課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能夠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活動,課堂效果也越來越好,高中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有明顯的改變。
綜述,好的開頭就是精品課堂的具體標志,好的課程導入就像一把鑰匙,可以打開學生的興趣之門,讓學生們的情感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得到釋放。課堂導入方法多多,教師要做到客觀、綜合分析,給高中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增強高中生的學習自信,使高中生獲得更多的生物學信息。同時,還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提高教學水平,運用新鮮的導入方式和導入內容來吸引學生,實實在在培養高中生的生物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