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梅
(招遠市電化教育館 山東 招遠 265400)
音樂是人類思想和感情表現的一種方式,是傳承人類文化的一種載體,在當今世界改革風潮中,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結合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在我國的新課程改革體系當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要和課程充分的整合。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擴展音樂教學的容量,通過視聽一致等多種形式,能夠更形象的表現音樂教學。
信息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一些現代的信息科研方法來進行對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加工。它覆蓋的范圍很廣,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對于收集得到的信息,它有以下幾個特性:豐富性和多樣性以及高效性。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能夠對音樂的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見識,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思維。通過一些現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目的的設計,讓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循序漸進的變活躍,學生自主參與其中,這樣才會讓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從而達到最終的教學效果。
傳統的課堂教學采用就是教師手寫樂譜,用真實樂器演奏等,這樣既繁瑣又耗費時間和精力,并且可能課上大部分時間用來抄寫樂譜或為欣賞音樂做準備等等。近年來大多數學校進行嘗試將信息技術應用課堂,用技術平臺來進行教學課堂展示。例如,用一些精心編制的音樂教學課件來取代傳統模式中的黑板,用一些音樂專業軟件進行整理,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或者可以用一些剪輯軟件,讓學生成為素材中的主角,既豐富了教學資源的內容,也可以在課堂中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過程能夠對學生充滿吸引力,最終達到提高教學目的,有一定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備課,而不是在課堂里耗時。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進行研究的精神來源之一,欣賞音樂作為一項活動,它能夠提供巨大的能量,在欣賞各種音樂或作品時,其作品的內涵和作者的經歷等等,作品背后的故事都能夠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只能通過音樂樂譜,樂器,黑板等形式,用教師講授和學生點滴汲取,這樣整個教學過程較為枯燥,但是現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的應用,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視聽等技術,能夠讓音樂更加形象的展示,在課堂中為學生理解作品擴寬了思維方式,也更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例如我們在給學生欣賞春江花月夜時,作為那樣的美景,白天漁夫出海打魚,晚上靜看風吹涌動,遠看鐘樓夜景,如果只靠教師的口頭講授,那么學生沒有真實的感受,但是如果選用一些圖片或者視頻作為背景資料,讓演奏的樂器能夠展示在大屏幕上,用情景交融的形式讓學生去理解整個作品的內涵,使學生能夠陶醉在其作品當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識,體現音樂的內在涵養美。
音樂鑒賞課程最終還是要回到鑒賞,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課堂的主要內容是非音樂的內容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之中也就是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的過程。課上借用一些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更好的展示作品,為學生欣賞音樂提供極大的便利。例如在介紹一個作品時,能夠通過一些視頻,圖文等形式的引入,讓學生去了解作品的背景,比如,《十面埋伏》作為音樂作品里面一個經典,在課上教師可以用視頻等形式來陳述一些關于楚漢戰爭里的介紹,再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能夠融入到當時作品形成的背景當中,了解作品產生的原因;學生既欣賞音樂,又潛移默化的改善審美能力。音樂和畫面合為一體進行展示,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教師進行整體的課堂教學設計時,還是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去理解、挖掘和想象音樂當中的魅力和藝術的涵養。
創造力是一切藝術作品的來源,藝術的價值都是來源于創造的能力高低。現在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也正切合當今教育發展的理念——不斷發展培養創新型的實踐人才。在音樂課堂中,學生通過網上或者外界一些媒體資源得到一些突如其來的靈感;在舞蹈教學中可以通過一些音樂的播放,讓學生自己去進行編排舞蹈,找到自己的節奏點進行發揮和展示。從這一點一滴中能夠讓學生汲取更多的新的知識,形成一種新型的思維,從而提高他們的創造力。思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幫助對其進行長期的反復的訓練。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一些現代信息技術的配合能夠更好地進行音樂教學的展開,讓學生通過長期的反復的訓練,從而能夠創造出更多的作品,從中獲益,加強學習能力。
通過大量的實踐,音樂課堂和信息技術的充分融合能夠打破資源的限制,擴寬音樂教學的思路,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加強學生的視聽一致,提高感受力和想象力。通過各種軟件以及一些媒體形式的配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審美和創造能力。現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發展擴寬教育領域重要的手段,是整個教育領域課堂教學模式改變的重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