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璐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劉海粟藝術幼兒園 江蘇 常州 213000)
1.1 綜合性原則。非洲鼓作為打擊樂的代表樂器,主要分為高、中、低三個音,通過徒手演奏,能夠將音樂的節奏和熱情進行完美融合,然后舒緩壓力、調節氛圍,讓演奏者能夠感受到節奏的快樂。但是如果是單調的進行非洲鼓的演奏,那么對于幼兒園教學對象而言,是枯燥無味的。因此非洲鼓在幼兒園教學中,需要將其與兒歌、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效融合,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夠集中注意力,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多元化。
1.2 即興性原則。即興性原則就是要求將非洲鼓在幼兒園教學運用中能夠充分給予幼兒自有發揮空間。因為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和幼兒教學中,將即興創造作為整個幼兒園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還能夠充分的凸顯幼兒的即興能力。只有給予幼兒即興的空間,發揮幼兒的即興創造能力,才能夠讓幼兒充分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讓其樂于參與,享受其中。
1.3 參與性原則。幼兒教學是以寓教于樂為主要途徑的特殊教學模式,只有幼兒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才能夠讓幼兒在參與中獲得體驗。因此非洲鼓在幼兒園教學中重視參與性原則,讓其能夠與幼兒教學和幼兒本身形成良好的互動和參與,讓幼兒在參與過程中,主動實踐,為更好的開展幼兒教學提供基礎和途徑。
2.1 奠定音樂基礎,提升幼兒音樂能力。非洲鼓是典型的打擊樂樂器,節奏靈活多變,非常注重節奏的訓練,如四分節奏、八分節奏、切分節奏等,而節奏感作為衡量人音樂素養和音樂能力的重要指標,是奠定幼兒音樂基礎,提升幼兒音樂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向,通過將非洲鼓運用到幼兒園教學中,不僅符合幼兒身心的游戲化組織教學模式,還能夠為幼兒學習音樂、舞蹈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表達情感體驗,提升幼兒情感能力。將非洲鼓運用到幼兒教學中,首先就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讓幼兒在音樂中進行游戲或學習,不僅能夠讓幼兒通過演奏和傾聽獲得愉悅,還能夠讓幼兒在此過程中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積極參與互動的過程中,幼兒通過自由的表現方式和演奏能夠讓其情感得到抒發,充分體現出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表達獨具個性化的情感體驗,進而提升幼兒的情感能力。
2.3 發揮即興創造,提升幼兒創新能力。非洲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需要遵循參與性和即興性原則,通過給予幼兒足夠的參與互動空間和自由,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即興創造的環境和氛圍,進而提升幼兒的創新能力。如將非洲鼓與故事演繹結合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設定,讓幼兒適時的提供與故事情節相匹配的背景音樂,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提升幼兒的創新能力,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和效果。
2.4 增強溝通協作,提升幼兒合作能力。以非洲鼓的演奏為例,只有所有的幼兒明確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學會觀察同伴和教師的反應,然后進行良好的互動,才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是需要幼兒進行良好的溝通、協調和配合的,因此通過良好的運用,能夠提升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
3.1 教師素質方面。一方面,教師要具備一定的非洲鼓演奏技巧和樂理知識,因為在運用過程中,無論是單獨作為音樂課程進行授課,還是將其與其他課程進行融合,都需要通過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教學互動,因此教師必須確保自己是會演奏并懂得相關的樂理知識,這樣才能確保非洲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充分運用。另一方面,教師要具備一定的運用能力,即教師需要懂得如何將非洲鼓與幼兒園教學進行運用和融合,以何種途徑或方式進行運用,要確保非洲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是順理成章和錦上添花,而非可有可無或是生搬硬套。
3.2 教學組織方面。一方面要有趣味化,興趣作為幼兒教學的最重要的內容,通過趣味化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能夠滿足當前幼兒的好奇心和形象思維方式,讓教學不再枯燥,而是其生動形象和充滿趣味。另一方面,要有情感化,非洲鼓作為一種音樂樂器,運用到教學中,不光是智力的培養過程,更是情感體驗的過程,是幼兒對于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能夠讓幼兒在一個輕松愉悅的音樂氛圍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3.3 教學評價方面。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的完善和改進,教學評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對課程設置的評價,對課程設置的評價主要目的是為了發現課程在設置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與進行及時反饋調整,進而確保課程的質量以及非洲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有效實施;二是對教師的評價,通過對非洲鼓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中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組織的教學活動和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進行評價,能夠有效鼓勵教師不斷的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案,提升教師的專業化能力;三是對幼兒的評價,將非洲鼓運用到幼兒園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和能力,那么對該過程中幼兒的學習態度、互動程度以及學習水平等進行綜合評價,能夠發現不同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進行差異化教學,促進幼兒的和諧發展,進而提高幼兒園幼兒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