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權
(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第六中學 貴州 習水 564600)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手段的作用,將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使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對于多媒體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尤其是在聲像、圖片等變化條件下,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利用豐富的教育資源展開數學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強。另外,通過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性,便于教學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在數學知識中,通常情況下會包含大量的圖形和公式等,這些都是限制數學授課效率的主要因素,但采取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將圖形和視頻等予以存儲,可以多次利用,不僅降低了工作量,而且對數學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多媒體技術能有效使用形、聲、色、光等元素的結合,使教學內容在抽象與具體、動與靜、虛與實、遠與近等思維要素中切換和變幻,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復雜的問題簡易化,有效渲染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和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親身體驗科技的魅力,充滿新鮮和好奇的心情,會急切地想看一看,想動手摸一摸,想起身探個究竟,這時大腦就會形成很積極的活躍狀態,引起較為濃厚的探究興趣,學習動機被有效喚起。如:在講等腰三角形中腰、底邊、頂角、底角的定義時,教師如果一味地使用文字描述,學生難以理解這些抽象概念。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一個等腰三角形,通過動畫播放的方式呈現出等腰三角形中腰、底邊、頂角、底角的位置,還可以配上合適的教學語音,使多媒體的呈現更加生動有趣。為了鞏固學生對等腰三角形相關要素的定義理解,教師還可以呈現生活中有關等腰三角形的事物,要求學生找出相應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的位置。這樣,學生就很輕松地理解了等腰三角形中各個要素的定義,在學習中也逐漸感受到學科趣味之所在,學習動機被持續有效激發。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老師只用粉筆、黑板再加上老師的口頭描述就完成了對知識點的講解。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知識,會在黑板上畫一些圖形,幫助學生了解理論知識,但是高中數學學習中有大量的變量和參數知識,一些靜態的圖形往往是無法將這些量變的過程表現出來的,這就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這時老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中的畫圖功能或者視頻功能來解決量變這一問題,使復雜的理論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動態圖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如:在學習指數函數的相關內容時,經常會把指數函數與二次函數的圖像記混,難以區分,為了能夠使學生正確記錄函數圖形,了解二次函數與指數函數之間的區別,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來為學生講解,運用多媒體的視頻播放功能,將函數圖形變化的過程和量變的運動過程表現出來,讓學生更直觀的進行了解,從而掌握圖形的運動規律,把指數函數和二次函數更好的區別開來。
對于有些信息量大、內容較多的章節,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可利用的教學手段較少,缺乏先進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教師需要大量的時間板書、畫圖。這樣留給學生的時間就會相應的減少,課堂容量小,學生練習不充分,課堂效率也相應低下,利用多媒體可將繁難的數學簡單化,可以將課程中的內容設計成模塊結構,在上課時能快速提供和處理大量的信息。有些數學知識、題目不見得難,但比較繁瑣,常常讓教師頗感煩惱。有了多媒體技術,這些都會變得簡單。如:研究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出現的機率與拋擲次數之間的關系,如果用人工來投的話,由于時間的限制,投擲的次數往往不夠大,其結果的可信度相對差一些。而利用拋擲硬幣的課件,可實現較多次數的投擲,從而更能揭示其正反面的出現機率所固有的規律。在演示的過程中,可利用課件的可控性和交互性,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試驗,由學生來設定其拋擲速度和次數,由此得出相對合理、可信度高的試驗結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媒體的作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的印象,突出重點知識,突破教學難點,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多媒體手段可以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以及動畫融合起來,將復雜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化、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和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