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康民
(浙江省青田縣船寮鎮小學教育集團 浙江 青田 323911)
數學課程為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及教學標準也有了相應的變化與更新,并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教學需強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但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較為抽象、邏輯性較強的運算公式、定理等內容時不免會覺得吃力與晦澀。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就需要教師予以更多的重視,不斷的完善、豐富教學方式與內容。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期間極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運算能力下降,造成數學題錯誤。本文對影響小學生運算能力的常見因素進行了如下分析:
1.1 缺乏對學生運算能力培養的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往往會將教學重點放在數學知識的講解上,而對于學生運算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則相對較低,這也就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各種運算問題,如對于試題類型的認識不清、計算時思路不清、邏輯不清等,從而極易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造成影響。
1.2 缺乏對學生錯題的引導與分析。錯題分析能夠讓學生清楚了解自己的錯誤在哪里,出現錯誤的原因,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去改正,避免下一次再次犯錯。而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會忽略對學生錯題的分析,或是籠統的對學生的計算題進行講解,這就可能會導致學生不明白自己計算錯誤的原因,難以養成良好的運算能力。
1.3 學生自身原因。學生在運算過程中沒有審清題目、沒有認真思考題目,也是導致學生出現運算問題的常見因素。另外,對于公式、定理掌握不牢固也是影響學生運算能力的常見因素。
2.1 提升學生的運算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升學生運算能力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及理念,豐富教學方式及手段,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計算競賽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好勝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運算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及原則,包括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等,并叮囑學生注意審題、計算步驟與方法等。然后以學生的數學成績、計算能力為依據,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運算競賽,在規定時間內,以正確計算出題目最多的一組為勝。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競賽中,在競賽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思考能力、反應能力等。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列舉注明數學家的典型事例、講小故事等方式來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盡可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堂效率,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2.2 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反思。數學教學實踐發現,很多學生運算結果錯誤并非因為沒有掌握計算方法與技巧,而是因為做題時太馬虎、審題不認真所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對錯題反思的重視,促使學生深入分析、思考自己運算錯誤的原因,引導學生認真審題、認真計算,從而盡可能的減少因學生粗心、審題不認真而造成運算錯誤,提高其運算準確性。除此以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幫助學習建立學習信心,對于取得進步的學生,需要多鼓勵、多表揚,以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對自己的錯題進行反思,總結自己錯題原因,進而達到提升學生運算能力的效果。
2.3 增加運算題練習量。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中涉及到的四則運算、混合運算、面積計算等計算題,若學生運算能力差則很難得到正確答案,這必然會對學生的數學成績造成影響,甚至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而引導學生增加對不同類型的運算題的練習量則是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一項重要途徑,就像俗話說的“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故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運算能力訓練的重視。例如,在學習減法時,教師可以先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降級額,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減法題,指導學生主動進行計算,同時也可通過小組比賽方式進行,以提高學生練習的主動性,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預留15分鐘進行計算題運算,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算能力;同時可引導學生背誦、總結一些運算技巧、經驗等,如25×4=100,11×11=121,15×15=225等,從而盡可能得到節約學生的練習時間;只有讓學生練習到看到題目就能知道考點是什么、怎么解題的程度,才能真正的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及數學成績。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已經越來越受重視。而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運算能力則是當前小學數學老師研究的重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幫助學生克服馬虎、粗心的問題,并不斷強化學生運算練習,從而盡可能的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及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