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洪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木格鄉大垌村小學 廣西 賀州 546813)
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永恒的追求。那么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數學課堂既真實樸素又亮麗鮮活,同時能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生命力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做起,才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情境的創設應該為教學服務,教學內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現實原型,并且現實原型的引入確實也能有效地增進、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此時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適的、有價值的;如果教學內容本身沒有明確的現實原型,并且從數學知識本身引入反而會更直接、更清晰,此時,就沒有必要為生活而生活、為童話而童話,直接從數學舊知引入又未嘗不可,或許還可收到開門見山、簡捷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問題情境只要能使兒童產生認知的“不平衡”,引起他們的思維沖突,就能激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就會使教學過程始終在動態平衡中前進,就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問題”可以來自數學系統外部,即現實生活,也可以來自數學知識內部,處理得當,同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很多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都會為進出課程太突兀而發愁,如果一開始就直接進入教學內容會讓學生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也會增加學生的思想壓力,學習效果自然沒有預想的好。故而,如何巧妙地導入教學內容成了眾多教師研究的對象。我認為,巧妙導入課程并不難,關鍵在于語言的把握。我們可以利用課前的簡單交談來降低學生緊張的情緒,讓學生感受到上課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或者進一步利用名人趣事來完成巧妙的過渡。學生沒有了思想防備,進入教學課程正題就會容易得多。如果接下去的課程沒有名人趣事或者其他可以用于導入課程的話題,我就會提前到教室跟學生閑聊,聊聊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發生的有趣事情,然后在聊天過程中慢慢滲透當天的課程內容。如果有一些易于導入的話題,我就會繼續利用話題內容巧妙導入課程。接著上面的例子,在講完故事之后我不是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什么是素數呢?今天的課程結束后你們就知道了。”這樣的入題其實也是突兀的,會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個“大騙子”,講故事就是別有目的。我覺得最好的過渡就是不提醒學生而直接進行課程教學。
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在上課期間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一節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那么這節課就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生有無發展或有無進步是教學有效或無效的唯一指標,如果學生不想學,或是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教學。體現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都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去探索。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恒課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追求的基本目標。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盡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教學觀念現代化、師生關系民主化、教學方法科學化、教學手段多樣化等方面優化的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其實現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歸根到底是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要堅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才能勝任二十一世紀賦予我們的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