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鳳霞
(廣西靖西市地州鎮甘荷小學 廣西 靖西 533808)
目前我國現階段的低中年級小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教學相關的問題,部分問題受客觀環境影響,還有部分問題可以通過改進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結合鄉鎮小學的教學過程中遇到實際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1.1 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多元化教學。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比較注重課本知識,在授課過程依照教材進行教學,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激發與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沿用老套的教學內容,整個教學期間結束下來,都是千篇一律的內容,未結合時代特征和教學的發展做出調整,因此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思想開小差的情況,這種情況往往會給教學進度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教師應該盡量調整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低中年級一般涉及的數學教學內容有基本的運算法則、平面圖形、單位、分數等,學習這些內容是為了能夠訓練學生的數形結合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單純地追求成績和分數,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教學進度,時常使用讓學生進行背誦知識點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1]。
1.2 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太少。在中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花費大量時間在課堂講學上,通常只有在進行公開課的時候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占太多主導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被動,往往只能夠被動地接受知識點,無法獨立主動地去思考,由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交流的機會較少,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也無法清楚地了解,其次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思考方向也會緊跟教師,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2]。在日常教學中,教案準備不充分,可討論性的教學素材過少,學習的內容不夠系統,學習的內容未能夠聯系實際等原因都會影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教師在教學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課堂的效率,讓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更多客源交流的素材,特別是低中年級的數學課堂中,基礎知識教多,一些定義,法則等相關的知識應該盡量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去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1.3 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夠重視。小學低中年級的學生正是養成學習習慣的好時期,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上課時思想開小差,作業不及時完成等情況都是令家長與學生比較頭疼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屢次進行勸說,學生依然改不掉壞習慣,而這些壞習慣往往會造成學生學習成績提不上來等情況,甚至也會影響學生未來的性格、綜合素質的發展。這類教學問題反映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夠完善,在這兩項教育過程中結合的不夠緊密,學生需要在正確的引導下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與習慣,低中年級的數學知識點較零散,上課過程中學生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在學習過程中輕松不少。
2.1 豐富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利用學習方法。在學習運算法則、平面圖形、單位、分數等知識內容時,應該根據不同的知識點進行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針對運算法則的教學時應該重視學生的運算練習,多給出時間讓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去計算,從而增加對運算的熟練程度,對于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應該進行細心的講解與鼓勵,在學習圖形知識時可以結合校園多媒體,教學模型等進行教學,通過使用這些新鮮有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達到清晰教學的作用[3]。教學方式可以是課堂教學,也可以是戶外體驗教學,動手操作教學等,不同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思考,同時學生學習時也應該運動多種學習方法,除了最基礎的聽、寫這兩種學習方法,還可以嘗試其他方式,如收集錯題法、糾錯法、聯想法、表格分類總結法,這些學習方法可以由教師分享出去,讓學生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2 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增加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在低中年級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會涉及一些應用型問題,例如認識時間、位置與方向等數學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結合生活中的情形,把數學問題包裝成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場景增加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關注度。通過創設情境,也能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將題目變形成不同的題型,從而讓學生進行更多的思考,通過與學生共同解答與交流,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熟練度,可以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也可以與學生共同合作探究知識,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以主動的方式去接受知識點,能有更多的獨立思考空間。
2.3 做好課前準備,利用好教學學習工具。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教案準備,對各類所學知識的衍生問題,變形問題進行適當擴充,通過備課過程去不斷篩選和優化講課方針,針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饋,做好調查與記錄,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教學目標調整教案,在不斷完善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4]。同時,學生也應該做好課前預習的準備,預習過程就可以運用各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利用可以進行動手操作,也可以進行總結歸納重點,這些學習方法都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在教學與學習過程中,應該運用各種模型與教學工具,例如在進行圖像相關的教學內容時,可以適當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使用多種方法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特別是針對低年級的數學課程,需要用到一些輔助性的工具,把知識點形象化,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利用好這些工具,同時也需要讓學習自己動手去實驗操作,例如使用口算練習卡牌進行口算練習,利用小棒進行圖形學習,通過使用這些輔助性工具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注意力。
小學低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時期,教師在教學期間應該重視教學學習方法,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各種思維能力的科目,很多知識點具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知識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應該讓學習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利用各種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該不斷實踐教學方法,從教學經驗中不斷優化教學方式,通過對教學的探索,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