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娟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陳倉路小學 陜西 寶雞 721004)
對于小學學生來說,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由于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而對于數學學科的整體學習缺乏興趣,在長此以往的情況下必將會影響小學學生數學學科的學習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應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需要對于問題教學的目標進行明確,并根據問題教學相關目標開展教學設計,以創新有趣的問題環節,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開展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可以對于本班學生的學情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考量,并在此基礎上設計適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方案,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課時,教師在開展問題教學的過程中,應有效把握學生的學情并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設計相關問題,如“我們在生活中用到小數的地方有哪些?”、“談一談你對小數的認知?”、“小數可以用來表示什么?”等問題有效結合本班學生的學情及教學的具體情況,學生能夠在通過深入參與討論和思考的過程中嘗試解答問題,并深入探究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在切實提升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成效的同時,切實提升問題教學目的性,有效調動小學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傳遞、輸出、信息積累等方面已與以往的時代完全不同,而小學生正恰恰處于這樣一個時代,小學生對于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網絡技術有些很強的認同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及認同感,同時在小學數學科目學習中有許多關于圖形或者是公式的學習,過去還無法借助信息技術,對圖形的學習只能依靠教師的講授,比較抽象化,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在平面圖形的學習上尚可以進行,但是在立體圖形的學習上很多學生因為自身思維的影響,難以對空間圖構成完整的描述。但是在如今教師完全可以創新教學模式,積極的使用現代化的技術,利用多媒體或者是其他電子設備,為小學生呈現最直觀的圖形,更加便于學生的理解,同時應用多媒體在視頻及音頻的共同展示上很容易受到學生的共鳴,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很好的條件。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邏輯性比較嚴謹的學科,在學習理論知識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有縝密的數學學科邏輯思維。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應用提問教學法的教學模式,通過充分考量到小學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數學學科課程特色相結合,創設貼合小學學生思維特點的教學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通過對于問題情境進行感官感受的同時,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嚴密的數學學科邏輯思維。例如,在教學“求近似數”這一課時,教師應充分考量到小學階段學生個體思維上發展的不均衡性與差異性,并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有效貫徹落實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對于數學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同學提問近似數相關內容的拔高知識,切實提升和培養學生較高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而對于一些數學學科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不牢靠的同學,教師可以在近似數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于學生近似數求法的引導,有效深化學生對于求近似數這一課時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教師對于學生思維特點的考量,設計更加貼合學生發展趨勢的教學提問方案,在有效落實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成果時,有效啟發小學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認真思考,切實培養小學學生綜合發展的數學學科邏輯思維。
論如何提升問題教學法中問題的質量,可以利用課堂中的實踐環節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當然,有效的提問應該符合小學生的認識習慣、特點和學習水平,同時也應該與教材上的內容有一定的聯系。尤其對于小學學生來說,對于新奇的事物會有強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知欲望,從而為后續數學學科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內驅力。例如,在“方程的意義”一課中,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為學習階段,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認識天平,再學會使用砝碼來讓天平兩邊平衡,這時教師就可提出問題:誰可以用等式來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學生擬定等式的過程就是打開學生思維的過程,通過統計學生擬定等式,教師要求個別學生上臺書寫等式來讓學生自由交流,你認為誰擬定的等式最合理?最簡單?你認為誰擬定的等式是不正確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問題教學法中以實踐的模式,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科問題知識的體驗感和課堂的參與度,能夠使學生在課堂實踐中打開其擴散性的思維。與此同時,將提問教學法穿插在課堂實踐其中,不僅可以使教學質量顯著的提高,還可以切實提高小學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學科是我國教育體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作風及縝密的思維邏輯,因此保證小學數學課堂質量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常采用提問式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愛,為以后更加深入的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