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賢
(福建省德化縣尚思小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新課程強調:美術教育是以愉悅學生的感受和使其積極體驗、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為目的的基礎素質教育。而樂觀使人充滿朝氣、生機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態。作為教師,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以外,還要培養學生樂觀的品質,讓他們對學習和生活充滿自信。為了使所有學生能充分領悟美術的無窮魅力,在美術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全體學生積極的、自信的、快樂的參與各項美術活動。
過去要上好美術欣賞課,教師需要搜集大量的圖片、幻燈片或錄像帶,并且在講課時需要大量的口頭講解。因此,不少教師把上好美術欣賞課視為畏途,本來應該非常生動直觀的美術欣賞課,變得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而美術欣賞和鑒賞恰恰是引導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在進行美術欣賞的時候就產生了畏難情緒,你能奢望他成為未來的畢加索?
借助電腦多媒體信息技術,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效果大為改觀,只要教師擁有一臺多媒體電腦,把存有美術欣賞數據的光盤裝進光驅就很容易了。當欣賞經典美術作品時,鼠標一點,某個畫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資料就會出現在眼前,不但可以窺見作品的全貌,還可以放大局部進行觀察,學生身在課堂,卻能打破時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馳騁中外,在藝術的長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間飛翔,審美教育寓于潛移默化之中。
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搞好教學“開場白”,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對學習美術知識的愿望。所以我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就會主動去學。比如在上一年級《你我他》人物頭像課,在開始時就可以用古老的“貼鼻子”游戲教學,再貼眼睛、貼眉毛等,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在游戲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關系,學生興趣濃厚,為主動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在上《我心中的太陽》一課時,可以放音樂《種太陽》“啦啦啦,種太陽,一顆送給南極,一顆送給北冰洋,一顆掛在冬天,一顆掛在晚上,到那個時候世界將變得溫暖又明亮……”的方式進行導入,學生不但理解到本課的學習目標,明確了學習任務,而且饒有興趣的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要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培養學生興趣。如:在上二年級《會變的線條》一課時,就可以采用做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用摸線條、聽線條、看線條、畫線條等形式理解和感受線條,這種簡單的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他們也樂于自己找到答案并從中獲取樂趣。
教學是教和學的活動的統一體。教學方法既包含教師的教法,又包含學生的學法。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實現從教到學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應有系統地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進行創造。
3.1 千方百計提高技法訓練。美術課對技法的要求很高,這是學生正確描繪制作對象,進行創作的基礎。技法訓練包含的內容較多,如:蠟筆水彩的造型、勾線、上色;泥塑課的揉搓粘畫;手工課的折紙、裁剪、粘貼……因此,技法訓練既要扣緊每節課的重點,又要胸有全局,點面結合;既要著眼于全班同學,又要照顧個別成績突出或能力較弱的同學,因材施教;既要表揚鼓勵,又要具體輔導,幫助他們解決技術上的困難。
3.2 想方設法拓展想象空間。想象也是創作的源泉。古往今來許多創造發明都是從想象開始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可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拓展想象空間,在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創設一種“不協調”,使學生在探索的樂趣中尋求知識,培養動手能力,提高智力。
自信心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力。一個人有了自信心,不論在學習、工作,還是在生活中將成為強者,反之為弱者。因此,自信心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的"教"為主,忽視學生的"學",把教學過程"雙主體"交互作用的活動變成教師向學生單向地傳遞知識的過程。在這種狀況下,學生處于被動地適應教師教學,接受現成知識的"機器",體會不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激勵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美術,尤其對于個別美術素質不佳的學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應多采用語言性和非語言性兩者結合的評價形式,及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因為這些學生往往對美術懷有強烈的渴望,但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并非主動參與。所以,在美術教學中,不要忽視他們在美術表現中的任何一點微小的進步或任何一次參與行為,尋找一切機會表揚、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為了激勵學生大膽表現自我,在美術課堂上,我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讓他們在黑板上、實物投影上大膽地去表現各種物體,并及時的鼓勵他們、表揚他們,而他們感到很快樂,很有信心。通過實踐,我發現學生在畫畫的時候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與表現力。
總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觀能動性,都不喜歡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充當知識的容器。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把學習美術內化為自我的需要,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快樂地學習美術,自覺地接受美術的熏陶,從而領悟美術的魅力:同時也可以借助美術的神奇力量,促進學生自身身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