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珍珍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國際背景下私立高等教育機構發展迅速,大量盈利性和非盈利性高等教育機構構筑了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高職院校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院校入學門檻較低,學生文化知識水平有限,教育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在高職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探索高職教育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摸索的過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新的發展思路。
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病之一,教師將專業知識依照固定模板直接教授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缺少獨立思考與主動探求答案的過程。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仍是這種保姆式教育教學方式,千人一面開展教學工作。這種教育教學方式首先沒有考慮學生主體的差異性,采取大水漫灌的形式,教學程式死板,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次,保姆式教育教學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守在教室,全程監督學生思考問題、完成作業,使學生被動學習,學生沒有獨立探究和學習的機會。
能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推進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教育教學過程中采取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入手。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在研究掌握新知識的過程中,開發學生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探究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自我認識的過程,由學生主動探求,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單項灌輸式教育,促進教學向師生雙向協調發展的探究式教學。
開展高職教育改革離不開教學與教師工作的推進。提倡“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僅關乎教師個人利益,更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有直接關系,對學校自身的組織發展也有重大影響,“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貫穿于校園教學工作的始終。首先要在日常工作中培養教師認識到教學的重要性,使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深入每個教師的靈魂。營造“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文化,制定合理的教師評價與激勵制度,成立協助教師發展的相關部門。在意識層面重視教學發展,激發教師教學發展意識,使教師樂于將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教學中。其次物質是支撐教師生存發展的基礎,提高教師待遇,為教師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開闊光明的職業發展道路,是留住人才,使教師能夠安心教學,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的重要保障。此外高職教師的教學發展離不開知識和技能的支撐,教師專業知識及能力決定了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也影響著學生思維的拓展。高職院校教師的發展,高職教育的專業性和實踐性更強調了教師培訓的重要性,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師知識與能力,才能更好的培養出與社會接軌的高級技能型人才。教師要不斷提升學科專業知識,夯實學科專業知識與能力。
教育家蔡元培說過,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也要著眼未來突出院校本身的辦學特色優勢。高職院校成立和發展不過幾十年時間,短短幾十年時間里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高職院校,其中為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屈指可數,高職院校的建設與基礎設施、生源、教師等因素密不可分,而決定高職院校生命力的關鍵在于,學校有沒有持續強化和發展學院本身的辦學特色。一所學校的辦學特色是經過歷史積淀,在時間的洗禮下逐漸形成的,這種特殊性是短時間內無法復刻和模仿的。
發展學校辦學特色優勢,在專業設置上,要緊跟社會需求;在教育教學上要不斷創新,采取新手段新方法;在辦學理念上要與時俱進。高職教育改革不僅要從專業構成上進行考量,更要在學校發展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人才培養模式、增強校園文化,挖掘高校的辦學特色及優勢,將辦學特色和院校文化作為一張活的名片。
促進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更要積極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大環境,突出地方特色,深入開展產教融合,打造地方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多角度發掘專業改革方向,使技能學習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實踐能力與實踐技術并舉。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充分利用資源,甄選責任心強的社會企業協同育人,采用靈活多樣的考察方式,切實對合作企業進行深入調研,堅持優勢互補原則共同培育學生,使企業與院校間形成良好互動,開拓產教融合道路為高職教育合作搭建夯實平臺。不僅要建立點對點的鏈接更要建立鏈對鏈,從企業設計、生產、銷售的全部過程深入開展,深度參與,全程學習。在技術上、渠道上做到真正掌握技術,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把握企業發展,了解市場需求,更好的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實踐支撐。
11月29日,由北京釀酒協會、天津市釀酒工業協會、河北省白酒葡萄酒工業協會與《中國酒業》雜志、中國釀酒網聯合舉辦的“2018中國酒業京津冀一體化品牌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西國貿大酒店隆重召開。本次活動得到了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等行業組織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