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地處黑龍江省西南部,是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2012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縣。近年來,杜爾伯特縣堅持以脫貧攻堅工作統領全局,通過組織體系創新、政策措施創新、發展模式創新,走出一條脫貧攻堅新路子。2018年經第三方考核評估、省政府批復同意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無一戶返貧發生。
一、構建四個機制,壓實工作責任
堅持上位統籌、立體布局、全員執行,強化黨對脫貧攻堅的政治領導,確保脫貧攻堅迅速有力展開。構建行動高效的組織推進機制。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建立鄉鎮、部門、村各級組織機構,累計召開領導小組會、推進會等會議專題研究部署105次,印發《脫貧攻堅實施規劃和年度脫貧計劃》《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任務實施意見》等文件56個,將脫貧攻堅使命責任貫穿到每名黨員干部心中,保證行動的統一性、工作的協調性、措施的精確性,形成大扶貧工作格局。構建全面保障的資金投入機制。建立財政資金捆綁機制,統籌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投放,累計投入扶貧資金6億多元,推進危房改造、飲水安全、農村道路建設和政策落實等重點工作。構建盡銳出戰的全員參戰機制。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鎮、幫扶單位駐村屯、黨員干部聯農戶的網格化管理機制。設立“周五扶貧日”,116家幫扶單位、1682名幫扶干部與貧困戶無縫對接,79支駐村工作隊、237名駐村隊員、1200余名鄉村干部常年駐守一線、風雨無阻,分析“貧血”致貧原因,思考“輸血”阻貧措施,謀劃“造血”脫貧方案,做到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各級累計投入幫扶資金9785.3萬元,幫助解決實際困難6000余件。構建久久為功的接續減貧機制。創新制定《關于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的意見》,形成監測預警幫扶、政策保障、利益聯結、激勵約束、黨建促脫貧5大機制、34項具體工作。累計確定監測對象46戶90人,制定完善制度性文件26個,涉及住房、飲水、醫療、產業、兜底、保險、黨建等多個方面,縣鄉兩級分別設置風險保障金達500萬元、70萬元,實現政策保障延續拓寬。
二、實施五大攻堅,全面補齊短板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改善民生,真正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決不讓一個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實施基礎設施攻堅。2014年以來,硬化農村巷道234公里,修建農田路194.1公里,建設休閑廣場5.5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328盞,打抗旱井2920眼,綠化村屯145個,改造泥草房2.1萬戶,實施安全飲水工程241處,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飲水全面達標,村屯綠化率達到100%,貧困村“三通三有”實現全覆蓋。實施健康扶貧攻堅。出臺《全縣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實施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一免五減”等政策,79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237名簽約醫生,實現貧困人口簽約服務全覆蓋。城鄉醫保和大病保險參保率均達到100%。實施教育助學攻堅。全面改善農村薄弱校辦學條件,加快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延伸,認真落實國家助學政策,廣泛開展“金秋助學”“泛海行動”等助學活動,投入資金583.04萬元,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5041人次,義務教育階段無因貧輟學發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工作通過國檢驗收。實施兩線合一攻堅。將農村低保政策與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動態管理,應納盡納。2017年以來,發放低保金1710.21萬元,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8838人次。實施志智雙扶攻堅。堅持把志智雙扶現場會、扶貧扶志活動辦到田間地頭,把農業生產技術、農村實用技能送到群眾手中,把勤勞致富、自主脫貧典型事跡傳到村屯農戶,引導貧困群眾樹立爭貧可恥、脫貧光榮的理念,增強干事創業、脫貧致富的能力,共挖掘培育脫貧典型100個。
三、探索六種途徑,促進增收致富
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促民增收、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以建設食品工業強縣為目標,調整布局,重組要素,完善機制,實現貧困戶產業帶動全覆蓋。構建產業鏈條促民增收。堅持以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依托豐富資源和省級工業園區,成功引進伊品、九陽、谷實、康大、國利源等產業項目65個,拓展“產加銷”產業鏈條,直接拉動就業7000人,帶動貧困戶595人、人均增收6700元。打造特色基地促民增收。以打造北方道地藥材基地為目標,投入資金826.2萬元,與安徽亳州陽光新科藥業合作種植林下中草藥2.8萬畝,帶動2976戶戶均增收2000元。大力創建省級生豬養殖大縣,為谷實集團發放貸款4500萬元,建成4萬頭生豬養殖場,成立富民生豬養殖合作社,全面覆蓋貧困戶,每年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近750元。抓好務工就業促民增收。開發認定扶貧車間12個,吸納貧困勞動力130人就業。結合疫情防控開發臨時公益性崗位,1653名貧困勞動力得到安置。對疫情期間外出務工的給予交通和生活費補助,激勵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全縣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2388人,占普通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75.1%。推進消費扶貧促民增收。累計落實獎補資金292.4萬元,引導2981戶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組織認定國家級扶貧產品5個,匯集全縣特色農產品101個。在連環湖鎮南崗村、敖林西伯鄉永發村、胡吉吐莫鎮東吐莫村分別舉辦企業家專場、志愿者專場、文旅專場消費扶貧大集3次,實現扶貧農產品銷售120多萬元。發展規模經營促民增收。全縣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964個、流轉土地56萬畝,25家帶貧新型經營主體吸納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投入2600余萬元,帶動2200余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壯大集體經濟促民增收。全縣79個行政村中,村級集體經濟超過20萬元的25個,占31.6%,涌現出一批依托優勢資源和扶持政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明星村。比如,他拉紅村黨組織領辦環湖高粱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統種、統收、統銷方式,吸納353戶農戶入社,帶動20戶貧困群眾戶均增收4135元。
責任編輯/劉淑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