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賓縣委員會

賓縣幅員面積3843平方公里,自然概貌為“五山半水四分半田”,行政區劃為5鄉12鎮、143個行政村、1624個自然屯,人口57萬。賓縣資源富集,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國家煙葉標準化示范縣、黑龍江省肉牛生產基地縣;山水明秀,被譽為哈爾濱市東郊花園,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級全域旅游創建縣;文化繁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農民畫之鄉。
近年來,賓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密圍繞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縣域工業化發展方向,把發展工業作為縣域經濟的第一突破口,把提升賓西開發區整體實力作為第一推動力,銳意進取,晉位趕超,奮力開創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點燃主引擎,以園區轉型促“平臺提優”
堅持把國家級開發區——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引領發展的核心龍頭,圍繞規模做大、企業做強、產業鏈拉長,全力推動提檔升級。
謀定位促轉型。對現有產業基礎、自身優勢及發展趨勢進行綜合研判,把原來的“1+2”產業體系調整為“3+3”產業發展定位,即以綠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現代包裝、中藥制造為主導產業,以先進制造、現代建材、現代服務業為特色優勢產業的產業發展新體系,逐步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優機制提效能。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根據發展需求,及時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調整優化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審批權限、財稅獨立、干部使用、招商改革等方面給予全面扶持,為園區發展提速增效。
強基礎活資源。用好專項債券資金,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清理嫁接“僵尸企業”,盤活閑置資源,提高園區承載能力和資源管理水平。
促創新增活力。依托哈工大賓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開發區孵化器和中韓國際創新創業產業合作中心等項目,不斷加強與東北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全面推進引人、引智、引技,加快科研成果應用轉化,加速集聚科技型、創新型、成長型項目,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二、牽緊牛鼻子,以項目建設促“發展提速”
賓縣堅持把產業項目作為穩投資、促增長、利長遠的硬核支撐,抓實進度、抓好龍頭、抓住考核,有力保障產業項目加快發展。
堅持高位立體推進。建立包保部門日常聯絡、縣級領導專班負責、縣委例會督導推動三級項目推進機制,及時為墾豐種業、白石燒雞等項目解決各類障礙難題,全生命周期為項目保駕護航。
突出抓好項目前期。對大頂山度假旅游、宏瑞包裝、今麥郎飲品等產業項目,實行集中會審、并聯審批、領辦代辦,堅決落實新建項目“承諾即開工”,在土地供給、環境評價、項目申報等方面給予全方位保障。
緊盯項目建設進程。重點圍繞省百大項目和市重點項目,建立“時序倒排、工期倒推、任務倒逼”工作機制,實行現場辦公、掛圖作戰,分秒必爭,確保重點項目年度投資不完成不松勁,項目建設不見成效不收兵。
謀細政府投資項目。緊扣國家政策機遇和百姓公共需求,堅持“缺什么、補什么”,以項目建設推動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配套服務進一步優化,持續拓展縣域經濟發展空間。
三、抓住生命線,以招商引資促“產業提質”
賓縣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縣域發展的最大動力、最大希望、最大出路,千方百計搶客商、爭項目,為經濟發展積蓄強大動能。
突出精準招商。緊扣“3+3”現代產業新體系,縣級領導克服疫情影響,帶隊外出招商,積極洽談泛美集團、廣東衛倫醫藥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特別是多方對接協調,持續跟蹤推進,引導韓國客商包專機赴哈,成功簽約中韓國際產業創新合作中心項目,極大有利于吸引韓國企業入駐、增強外資拉動、促進園區提質。
實行專業招商。變“單打獨斗”為“兵團作戰”,變“粗放招商”為“精準對接”,以開發區為主體組建招商小分隊,招聘專業人才,讓專業人做專業事,確保招商質量和效果。
推進委托招商。探索建立與東方龍、在哪網等國內知名招商平臺的合作機制,幫助推介招商項目、促進政企交流,提高引進優質項目、龍頭企業的成功率。建立“專班+園區”“目標+考核”機制,調整優化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的考核權重,提高獎勵額度,充分激發干部招商積極性。
四、增強軟實力,以優化服務促“環境提升”
賓縣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全力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優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舒心便利的貼心服務。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特別是圍繞開發區,依托賓西鎮全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下放全部縣級項目審批服務權限,做到區內企業行政審批不出區。
強化主動服務。牢固樹立“企業至上”理念,完善縣級領導干部包保企業、定期聽取意見、服務企業聯席會議等制度機制,真心實意幫助企業解決現實難題,做到進度能快則快、環節能省則省、程序能減則減,保證問題困難第一時間有效解決。
堅持重諾守信。積極兌現承諾企業的各項政策,集中清理歷史遺留的失信違諾問題,形成靠誠信凝聚商氣、提升人氣的發展新局面。
助理編輯/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