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
【基本案情】
2018年3月29日,某農資公司購進一批硫酸銨肥料銷售。該批肥料包裝標注GB535-1995標準,產品說明標注:“本產品富含鋅、硼、鎂等微量元素。”A縣市場監管局依據GB/T535-1995《硫酸銨》和GB18382-2001《肥料標識·內容和要求》標準對該批肥料進行抽樣檢驗。經檢驗,氮(N)含量(以干基計)合格,鋅(Zn)質量分數未檢出,標識不合格。檢驗結論:該批產品不合格。A縣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后,認定該農資公司實施了銷售質量不合格硫酸銨肥料冒充合格肥料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決定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罰款2萬元的行政處罰。某農資公司不服,向原B市工商局申請行政復議。在復議機關作出維持決定后,該農資公司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一并撤銷行政處罰決定和行政復議決定。
【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某農資公司銷售的硫酸銨肥料產品說明未標明中量元素(鎂)、微量元素(鋅、硼)的含量及依法執行的有關標準,違反《肥料標識·內容和要求》的規定。但A縣市場監管局將標識違法等同于產品違法,無法律依據。同時,其也未提供證據證明該農資公司以處理品或者劣質品充當合格品銷售,遂判決撤銷行政處罰決定和復議決定。A縣市場監管局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產品說明表明的質量狀況應與其銷售的產品質量狀況相一致。經專業檢驗,該批肥料鋅質量分數未檢出,雖然檢驗報告中氮含量為合格,單項結論中標識為不合格,但是檢驗結論為“該批產品不合格”。A縣市場監管局處罰決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并無不當,B市市場監管局復議決定亦無不當之處,遂判決撤銷一審判決,駁回某農資公司的訴訟請求。
【典型意義】
本案是關于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履行產品質量監管職責的典型案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產品質量應當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市場主體應當生產銷售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產品,產品說明應當如實反映產品質量狀況,不得作虛假宣傳。農資產品質量事關農產品質量,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其質量應當符合上述有關規定。本案中,某農資公司銷售的硫酸銨肥料產品包裝表明執行GB535-1995標準且其產品說明中稱該產品富含鋅、硼、鎂等微量元素,A縣市場監管局根據有關標準進行專業檢測,依法認定該批肥料為不合格產品并無不當。法院判決對于支持行政機關依法打擊生產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的農資產品,維護農資市場管理秩序,保障農產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遏制農資產品生產經營者虛假宣傳,促進構建誠信市場、建設誠信社會也具有積極意義。
責任編輯/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