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茹
由龐學臣、杜偉、陳嘉總策劃,梁帥編劇,王艷君、劉南導演,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黑龍江中朗文化集團、中共哈爾濱市委網信辦、哈爾濱新區、哈爾濱銀行聯合出品的東北首部抗疫話劇《你是春天》,歷時5個月的創作、籌備與排練,在金色的秋天閃亮登場,并收獲了一致的好評與口碑,這是宣傳抗疫成果的勝利,也是主旋律題材的成功。故事圍繞哈爾濱的一個普通家庭展開,用最貼近生活的視角向我們描述了龍江人民共抗疫情的圖景。主人公大亮是“稀有”的男護士,平日里有些“吊兒郎當”的他,是同事眼中的活寶,是警察父親眼中不爭氣的兒子。但當疫情來臨,大亮義無反顧地選擇來到一線;女友櫻桃本身就是汶川大地震中的幸存者,在此關頭更是無悔地選擇繼續去拯救他人;大亮母親是社區主任,“一天到晚比總理還忙”,防疫期間更是連軸轉;大亮父親是一名老公安干警,還有幾個月就退休了,但疫情當前一直沖鋒在前,最后犧牲在防疫一線。
該劇融合了我省抗疫英雄王春天等龍江干警的真實事跡,將哈爾濱新區、冰雪大世界、蕭紅、中央大街、秋林紅腸等哈爾濱元素穿插于劇情當中,通過戲劇的力量弘揚龍江人的精神品格與人文情懷,宣傳龍江大地的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跌宕起伏的劇情走向,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的精湛演技,主創團隊的潛心創排,共同構成了一臺笑中帶淚、感人至深的抗疫題材話劇。
可以說,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寒冬與春天里,所有善良而勇敢的普通黑龍江人同全球人民一起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當盛夏剛剛過去,當人們對疫情逐漸淡忘的時候,觀看這部關于尋常龍江百姓戰“疫”故事的話劇,讓觀眾再次憶起一幕幕感人的戰“疫”瞬間,回望那段漫長而又艱難的戰“疫”時光……
宏大敘事的真切表達
2020年幾乎與新冠疫情劃了等號。“戰疫”成為本年度熱詞。在宏大的題材面前,細節為王。可以說,《你是春天》在整體立意和表達上,盡力達成主流價值與主流觀眾的統一,通過當事人物、現實場景、鮮活故事和細節充實論點,軟化宏大主題,較好地把握和整合了宣傳規律和藝術規律。
在宏觀結構上,該劇緊緊把握住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抗疫的主題,從中央和地方、龍江與全國兩大方向建構抗疫圖景。在具體講述中,則通過微觀細節還原一線實況,并通過英雄事跡與感人故事進行情感素描。劇中運用大量細節疊砌,在突顯重點的同時,也起到烘托氛圍之用。例如,劇中展現在疫情初期,群眾對疫情的形勢并不了解,盲目囤積,搶購成風,為了幾包方便面大打出手,讓不少觀眾看了都莞爾一笑。再如,疫情期間小區封閉管理,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磨合不夠大起沖突,在張警官的溫暖話語中,矛盾得以化解,這也讓觀眾產生強烈共鳴。還有,爺爺為阻止孫子上一線抗疫,堵住家門不讓孫子出門,人性流露。藝術源于生活,越是真切的,就越是人性的,越是藝術的。該劇將疫情期間不同人的情緒、反應都進行了真實的還原與再現,充分展現了疫情期間的高壓復雜環境,也使該劇自始至終充盈著滿滿的人文關懷。此外,群像記錄中的個體突出式描摹手法也讓劇情更加鮮活生動。該劇記錄了醫護人員、警察、社區工作者、外地游客等群體,在群像記錄中放大了局部典型個體,成為全劇的記憶點和感染觀眾的情緒點。例如劇中作為社區工作者的大亮媽媽去隔離點送物品,恰恰接東西的是大亮。媽媽愕然又萬分心疼和理解兒子,兒子則對著媽媽離去的背影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一刻,很多觀眾都眼含淚花。大難面前,很多事情不是隨便說說就能做到,只有親身經歷,真切表現,才最打動人心。兒子也想吃媽媽做的韭菜盒子,卻只能忍住不吃,留給游客吃,作為一名男護士,他是合格敬業的;身為警官即將退休的大亮爸爸,雖對兒子平日的表現有所不滿,但看到兒子毅然請戰去抗疫一線,也滿懷糾結地支持了兒子的決定,作為一名人民的警察,他是公而忘私的;還有大亮的女朋友和女朋友的護士長以及她的戰友們,她們在戰“疫”一線剃光秀發,穿上紙尿褲,為了節省防護服基本不喝水……這些我們親眼所見、親耳聆聽過的新聞現在都已經作為非虛構故事情節出現在劇中。還有3位武漢游客從最初被隔離的不滿與不配合,到后期積極配合隔離,相互之間和睦相處,最后竟不忍離開隔離點的態度轉變,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們同心抗疫的可觀效果。這些細節處理讓抗疫的艱難得以再現,讓大難面前人性的光輝得以彰顯。以細節化方式深化關于“人”的主旨,編導演們做到了。
其實,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哪有什么蓋世英雄,有的只是一個個挺身而出的凡人。話劇《你是春天》無論是舞美表現手法還是表演處理手段,都凝聚著主創團隊的汗水和巧思。在首演的舞臺上,演員們全情投入,用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演技演繹了 “ 龍江戰疫 ”中的悲歡離合,拷問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書寫平凡人的勇敢與堅強、善良與溫暖,笑中帶淚,感人至深。值得一提的是,演員們的年齡氣質與劇中人物的形象十分吻合,基本可以說是本色出演,代入感很強,也為龍江話劇舞臺帶來一股清新之風。受疫情影響,該劇的配樂部分是在北京獨立完成的,但音樂進入高潮和最后淡出的時間都被精準到秒,與演員的表演完美契合,因而現場仍然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還有舞美設計,劇中的索菲亞教堂、黃鶴樓背景都是2020年春天最具象征性的logo。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是大亮父親去世的那一場戲,由于燈光、音樂、屏幕等多方配合烘托氣氛, 當大亮喊出那聲“爸爸”的時候,全場觀眾潸然淚下!那個最終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化作了那個難忘春天的警官爸爸成為觀眾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美好情感的真摯告白
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一部成功的藝術作品都是作者用情感敲開通向觀眾心靈的大門,能夠讓觀眾產生心靈的激蕩與共鳴的作品。話劇《你是春天》包含的情感是豐富多樣的:親情、愛情、友情,都在疫情面前一一呈現出來,并經過疫情的檢驗得以升華。張警官與做男護士的兒子大亮的父子情是該劇的情感主線,兒子大亮與護士女友櫻桃的愛情是輔線。在一生愛崗敬業的父親看來,兒子平日的“吊兒郎當,胸無大志”是他心頭的結,可是疫情來臨,兒子“意外”請戰,令他糾結不已。但他仍義無反顧支持兒子走上戰“疫”前線。直到父親在戰“疫”中壯烈犧牲,兒子也在戰“疫”中迅速成長,父子矛盾在大疫面前得以和解。大亮與女友平日卿卿我我,大難來臨,他們各自奔赴抗疫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90后醫護工作者的壯美篇章。櫻桃的英勇無畏、甘于奉獻、不計得失,大亮的活潑帥氣、風趣幽默、細心呵護,雖然表現方式不同,但是他們帶給病患和隔離游客的卻都是最美的服務。劇中他們在戰“疫”前線的隔空對話真摯感人,讓我們看到民族的未來值得托付。還有櫻桃與共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同事們的表現,讓我們看到濃濃戰友情的真情流露,敬業的護士長、相互鼓勵的小伙伴……該劇在創作上有意回歸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以意境的營造作為民族情感表達的有效方式。觀眾也在這美好的情感告白中產生了巨大的共情。
地域文化的真趣呈現
賀拉斯論藝,總強調“樂”的不可或缺。明代戲劇家高明對于戲劇作品也有“樂人”與“動人”兩個層面的不同認知。這足見“趣”之于文藝作品的重要性。話劇《你是春天》就頗具“戲趣”。該片立足龍江本土現實生活,臺詞以東北方言為主,風趣幽默又興味十足,其中也不乏當地的俏皮話和口頭禪。例如,“枯嚓枯嚓”(諧音“褲衩褲衩”)“帶勁兒”“死摳死摳”“造”(吃)“走一個”(喝一杯)“擁護”(因為)“人腦袋打出狗腦袋”等地域表達的使用,讓觀眾在觀影之余倍感放松,語言技巧的民間化與地方化,語言風格的草根性和通俗性,為這部作品增色不少。此外大亮照顧武漢游客,為了排解他們的孤獨苦悶,帶領他們扭東北大秧歌,品嘗龍江美食鍋包肉、紅腸、韭菜盒子……都讓這部話劇充滿意趣。劇中的人物設定,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甚至沒有一句臺詞的群演,都個性鮮明,充滿了生命的張力和生活的樂趣,令人過目不忘。特別是3位被隔離的武漢游客,一個愛美(不僅敷面膜還敷腳膜),一個愛吹牛(掛著大金鏈子動輒上千萬掛在嘴邊的商人),一個喜沉靜把蕭紅視為心中的女神。3個人物個性十足,活潑與呆萌相映成趣,大眾與精英對比鮮明,可謂本劇的趣味擔當,讓觀眾在欣賞嚴肅題材的過程中得到放松和愉悅。此外,該劇采用傳統的鏈條式結構推進敘事,沒有大開大合的矛盾沖突,沒有傳統格式化的悲情和煽情,在以小見大中去展開故事,讓觀眾備嘗親切、樸實和靈動之真味。
話劇《你是春天》讓我們看到了逐漸淡去的抗疫故事的真趣,看到了溫暖樸實的倫理情感,也看到了黑土文化傳承的自覺。當然,該劇也并非白璧無瑕,在矛盾沖突的展開方面、在表演的穩定性和連貫性方面、在臺詞的精雕細刻上都還有可以做功課的地方。
(作者系哈爾濱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佟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