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推動下,移動傳播時代已經到來。在新媒體時代和移動傳播的共同推動下,新聞短視頻在發布渠道、受眾關注點、傳播模式等方面都伴隨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時也產生了相應的問題。如何在移動傳播時代提高新聞短視頻發布質量,推動傳統新聞內容在短視頻形式下獲得發展與新生,是本文將重點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新聞短視頻;移動傳播時代;現狀與對策
移動傳播時代,新聞短視頻作為一種圖文新聞之后的升級新聞傳播方式,將文字、視頻、語言等內容進行了全面融合,給新聞觀眾更立體而豐富的觀看體驗,已經成為移動傳播時代人們獲取新聞的主要手段,這種高速傳播,與新聞短視頻的特點密不可分。
一、移動傳播時代新聞短視頻發展特點
(一)技術發展迅速,平臺渠道豐富
移動傳播時代新聞短視頻快速發展,主要是由于其在平臺和技術方面的優勢特點。在5G技術支持下,移動信息技術實現了高速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人們新聞閱讀習慣的改變,導致新聞短視頻傳播范圍持續拓廣,受眾面也不斷擴大。2019年6月,《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中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61.2%,網民手機上網率則高達99.1%,而其中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7.59億,為網民整體數量的88.8%。而這些數據在截至2020年5月27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中,還有所增長,僅半年就有了5395萬的增幅。當下,抖音、快手、西瓜視頻、梨視頻等眾多視頻平臺異軍突起,幾乎成了群眾日常生活必備的軟件。今年三月,巨量數據發布了《2020年抖音用戶畫像報告》,數據顯示抖音日活躍用戶數量超4億,較去年同期的2.5億,增長了60%。快手發布的大數據也顯示,快手用戶已過3億。這些數據都表明了在技術和渠道的支持下,新聞短視頻潛力巨大,具有極好的發展前景。
(二)傳統媒體紛紛涌入短視頻市場
在移動傳播時代,各大傳統媒體看準短視頻市場風向,都加入了此市場。央視、新華網、各地方電視臺及報社都開通了抖音等平臺。進入了融媒體時代 ,傳統媒體采訪到的新聞資訊可以第一時間通過移動端快速傳播,增強了受眾的黏性,實現了更廣的覆蓋面、更快的傳播效果。但短視頻時代競爭激烈,同一事件的報道也是高下立見,這點也給傳統新聞媒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短平快、迎合碎片式觀看體驗
新聞短視頻作為新興起的新聞信息傳播方式,存在內容短平快、生產量大、生產方式更自由,傳播也更迅速等特點,適合當前碎片化閱讀時代需求,符合人們高效獲取新聞信息的預期。
二、新聞短視頻現狀問題
(一)內容同質化
在高速發展的移動傳播時代,新聞短視頻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內容同質化。當前大部分新聞短視頻都集中在時事政治、民生新聞主題方面的內容,在垂直領域題材和新聞受眾的細分方面表現較弱,而且在諸如農業、工業、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新聞短視頻中,還沒有形成主導品牌。同一社會事件的報道往往一擁而上,鋪天蓋地,有些狗血事件被反復過度推送,因此形成熱搜效應,但實際的社會價值并不大,甚至容易讓群眾產生以偏概全的判斷。新聞內容同質化極不利于新聞短視頻行業的長久發展。
(二)類型單一化
類型單一是當前新聞短視頻存在的另一問題。傳統新聞傳媒向移動傳播與新媒體行業轉型發展,是時代大勢所趨,但是在拍攝手法、表現邏輯、用語與編輯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因循守舊、千篇一律的問題。首先,傳統橫屏拍攝不適合豎屏觀看,剪輯常用手法就是視頻配字幕,簡單直接但也容易導致邏輯不嚴謹。其次,為了吸引眼球,標題往往采用“驚險、兇猛、重磅、緊急、硬核”等詞,這些詞似乎成了標配,生搬硬套,用多了令人人反感。再者,配樂毫無講究,當下抖音等平臺流行什么則用什么,打開短視頻平臺常會發現,同個配樂同一時期出現在無數不同的新聞短視頻上。此外,不同媒體對于同一事件的觀點與角度也都極為雷同,為了追求短平快,鮮有獨立思考。相較傳統新聞作品而言,新聞短視頻往往整體質量欠佳,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三)傳遞信息片面化、深度高度不足
新聞短視頻新消息片面化、碎片化,導致新聞深度和高度不夠,也是當前的主要問題。由于短視頻平臺有視頻長度等方面限制,新聞短視頻也遵循短小的拍攝特征,符合了移動傳播時代移動客戶端的碎片化閱讀需求。但是在長期內容短小簡單的模式下,會嚴重影響新聞的敘事邏輯空間,對新聞事件難以進行深入的評析和思考挖掘,長期片面化最終會導致受眾不能很好地處理復雜信息,缺乏深入思考下,會導致傳播機構與受眾都變得淺薄。
(四)缺乏嚴謹的審核制度
在移動傳播時代,快速傳播、搶占流量似乎成了第一準則。要快,自然沒辦法做到類似傳統新聞媒體的層層審核。缺乏嚴謹的審核制度,必然會出現較多問題。新聞短視頻中,錯字、錯詞出現頻率高,口徑不夠嚴謹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為博得眼球,當前一些新聞短視頻還存在夸大其詞等標題黨情況。甚至內容與標題關系不大,導致社會輿論導向出現偏頗,不利于正面、和諧的社會價值觀的形成。
三、移動傳播時代新聞短視頻發展對策
(一)選題方面下功夫
在移動傳播時代,新聞短視頻要想實現長遠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選題和內容方面下功夫,注重新聞產品的內容建設。差異化的內容和具有深度的分析報道,才是新聞短視頻的靈魂,也是正規新聞短視頻媒體區別于自媒體,獲得觀眾青睞和流量的重要方法。新聞短視頻產品在選題方面下功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選題內容要注意結合時代前沿。在內容的處理上要結合當代觀眾感興趣的話題角度深入剖析,在語言上融入更多時代性特征,避免因刻板印象削弱新聞的可讀性,要注意從選題的處理上降低與受眾的隔閡。第二,選題范圍要廣。在我國各方面繁榮發展下,新聞短視頻制作需要從內容劃分和品牌塑造上下功夫,在文化、體育、經濟等多方面設置話題內容,不但可以避免新聞短視頻內容同質化,還可吸引更多不同領域的受眾,做到專業化定制。高質量、廣選題的新聞短視頻,才能推動我國傳統媒體在移動傳播時代實現與時俱進。
(二)豐富報道形式,在短平快的前提下實現客觀、全面性
新聞短視頻報道形式的豐富性和以及內容的全面性是另一個關鍵。在新聞短視頻制作中,應該運用更多的視覺語言來提升畫面品質,創新新聞形式。其一,盡量采取豎屏拍攝模式,更多地運用直視鏡頭和近景特寫拍攝新聞,讓受眾感受到互動感和現場感。其二,要注意在后期制作中增加更多字體、畫面、聲音特效,以增加觀眾記憶度。另外,除了報道形式,更要注重內容。不但要保證短平快,更要注意新聞的客觀性與全面性。可將復雜問題分解成遞進的系列新聞短視頻,也可以構建新聞評論和新聞資訊關聯的超鏈接,對新聞短視頻進行拓展。
(三)注重社會輿論引導價值,不盲目追求流量
新聞短視頻在發展中需要重視對社會輿論價值的正確引導,不能為了流量,無視社會效應。在擬題、評論方面,第一,不能盲目追求流量,要言之有物,標題避免夸大其詞,在點出新聞重點的同時,要兼顧對社會輿論的正向情緒引導,讓受眾的積極情緒有出口。第二,在新聞短視頻內容制作中,應該觀察受眾的觀點和呼聲,針對社會負面情緒發揮積極引導、問題分析、情緒安撫、社會問題解決的作用,讓新聞短視頻成為社會積極文化建設方面的支撐和助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移動新聞短視頻作為符合網絡傳播規律,且符合當代人群信息獲取習慣的一種新聞形式,如何超越傳統新聞媒體播報方式,提高新聞短視頻質量,正確發揮其社會輿論引導作用,仍是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孔文華.移動互聯網時代自媒體平臺短視頻問題及對策探究[J].視聽,2018(02).
[2] 張喜賀.移動互聯網時代短視頻新聞的傳播策略探究[J].傳播力研究,2018.
[3] 魯陽.媒介融合時代移動新聞短視頻的機遇與挑戰[J].新聞研究導刊,2019.
作者簡介:劉菁(1984—),女,福建龍海人,中級記者,本科,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