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轉售價格維持可以說是反壟斷領域內炙手可熱而又充滿分歧的一類重要經濟行為。從美國經典案例開始,其確立了本身違法的原則,直到后來的合理原則。可以說,這種轉變既是不同觀點之間的博弈,也有適應社會現實的深思熟慮。從現有的理論探討來看,無論是從含義解釋的角度,還是理論的路徑選擇,都是充滿爭議的。本文意在明晰轉售價格維持的含義解釋。闡明效率價值與自由價值的這一“理論推手”,直擊本身違法原則和合理原則的歷史和靈魂。我國作為反壟斷法領域的“新人”,應當明確適用合理原則,適應新時代背景下反壟斷法律規制的現實需要。
關鍵詞:轉售價格維持;效率;自由;本身違法;合理原則
一、引言
我國2007年通過《反壟斷法》,可以說里面的大多數規定屬于法律移植和借鑒。其中,轉售價格維持相關問題的規定在中國可謂是舶來品。總體上,我國關于轉售價格維持的立法過于原則化。學界往往也是眾說紛紜和喜好分明,其中一些學者認為應當采用合理原則,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應當采用本身違法規則。可以說,基本處于“兩分天下”的狀態。隨后發生的強生案、茅臺案、五糧液案等,也使得轉售價格維持再次陷入風波,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如何理解轉售價格維持的含義 適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解決轉售價格維持的問題 這些都有深入探討的必要。
二、轉售價格維持的含義
轉售價格維持又稱轉售價格限制。縱觀我國的《反壟斷法》,其并沒有涉足關于轉售價格維持的定義問題,只是簡單的規定轉售價格維持這種行為應當予以進行法律規制。我國《反壟斷法》將關于“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及“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的協議規定為“縱向壟斷協議”,從而對這種行為進行堅決打擊。實際上,目前我們所接觸到的關于轉售價格維持的概念化定義都是某些學者個人的見解和定性。換言之,目前關于轉售價格維持的含義并沒有一個所謂的官方化定性。例如,有學者認為轉售價格維持含義是生產商為保留產品價格的控制權,基于自身的有利地位,干預經銷商或零售商向第三人轉售產品時的價格。有學者認為轉售價格維持是指上游企業對下游銷售的產品價格保留控制權的一種合約安排。有學者認為轉售價格維持是指供應者與銷售者就其向對方供給的商品達成一種約定,在銷售者轉售于其相對人時所必須執行的價格條件。有學者認為轉售價格維持是生產商與銷售商約定轉售或再轉售價格的協議。從以上觀點可以看出,雖然學界中各學者對轉售價格維持含義的看法不一,但也有其共性可以被抽象出來,即大部分學者都認為轉售價格維持是上游企業或生產商牢牢把握價格控制權的一種協議安排或者合同約定。隨著社會的發展,從目前來看,轉售價格維持的產生土壤,并不僅僅包含生產商對銷售商的轉售進行價格限制,還包含生產商對銷售商的交易相對人的轉售再次進行價格限制。總而言之,轉售價格維持的核心含義或具體表現就是價格限制或價格固定。
三、我國轉售價格維持法律規制的理論路徑
目前,理論界有部分學者認為我國對轉售價格維持的管控應當適用本身違法原則。例如,有學者認為就司法實踐來看,我國轉售價格限制的問題還是非常普遍的,比較像以前的美國。其根本原因在于制造商與分銷商對均衡利潤的追求。因此,為了打擊壟斷行為,應對其適用本身違法原則。也有學者認為轉售價格維持協議是否當然違法的實質就是轉售價格維持協議是否為壟斷協議的問題。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轉售價格維持協議本身就構成壟斷協議,即達成轉售價格維持協議的行為就屬于違法行為。理論界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應對轉售價格維持適用合理原則。例如,有學者認為適用本身違法原則的立法模式較為模糊,體現在司法實踐中就是不易操作。而合理原則具有明確性,適用合理原則就可以很好的指導司法實踐。也有學者認為轉售價格維持問題適用合理原則符合人們的認知和國際反壟斷法的發展趨勢。美國經歷了本身違法原則到合理原則的轉變,這也可能會是歷史的趨勢。并且從經濟分析的角度來看, 管控轉售價格維持的行為可謂有利有弊,適用合理原則加以判斷轉售價格維持是否構成壟斷協議會更加公平與合理。也有學者認為處理轉售價格維持問題時,應當采用合理規則,而不是本身違法規則。因為判斷轉售價格維持是否構成壟斷協議時,應當從效率的角度來看。換言之,需要看其是否能產生有利于競爭的效率。此時,便可以運用合理原則來評估該競爭效果。
從理論上來看,效率價值和自由價值是轉售價格維持背后的“理論推手”,換言之,轉售價格維持需不需要按照壟斷行為進行管控,通過不同的價值理念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效率價值這一思想最早可追溯到美國,一些學者認為市場本身就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在正常的情況下,企業本身基本沒有形成壟斷的可能性,真正的壟斷是政府干預之后產生的結果。換言之,政府對企業進行干預,在一定程度上會阻斷競爭帶來的效率。波斯納認為,經濟學意義上的效率是反托拉斯法的唯一目標,競爭只是一個中間性目標。其實不難看出,其觀點的本質是強調個體效率。我認為波斯納的這種觀點明顯具有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色彩。其將個人的效率作為判斷一種行為是否構成壟斷的標準,而忽視了公平這一市場要素,這種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推崇自由價值這一思想的學者認為追求效率只是壟斷企業的說辭而已。換句話說,個體效率可能是個人的追求目標,但絕對不會是社會整體的價值目標。而且僅僅追求個體效率,往往會導致兩極分化,最終也會損害社會整體的效率。個體效率阻礙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的時候,國家就應當對個體進行相應制裁。另言之,我們需要國家通過干預市場來制裁壟斷性行為,保護公共利益,從而實現社會整體上競爭的自由。此外,在語義和判斷標準上,自由具有效率不可比擬的優勢。從語義來看,自由是具體的,顯而易見的。從判斷標準來看,自由也是很好界定的,因為其具有可識別性。概而言之,我認為自由價值是可取的。
四、結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轉售價格維持的含義雖然不能統一,但可以通過不同的觀點抽象出共性。可以說,轉售價格維持實際上是一種價格控制權,機理在于價格的限定和固定。從本身違法原則和合理原則的產生來看,二者天生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實際上,這兩個原則背后各有理論支撐。其實簡單來看,本身違法原則和合理原則的分歧在于對待轉售價格維持的態度。本身違法原則對待轉售價格維持的態度是強硬的,而合理原則對待轉售價格維持的態度是緩和的。從效率價值到自由價值的爭辯,再到對自由價值的不同理解,折射了本身違法原則與合理原則此消彼長的形態。從社會整體來看,適用合理原則既可以做到政府干預企業的某些特定行為,這里的特定行為應當是指對競爭影響較大的轉售價格維持。也可以做到使對競爭影響不大的轉售價格維持得以延續。顯然這就規避了本身違法原則的缺點,可謂是兩全其美。在現代社會,個人比較倡導適用合理原則。但是,社會實踐的復雜程度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所以,二者仍可能會繼續此起彼落。在一定意義上,關于轉售價格維持的問題,仍有探討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李劍,唐斐.轉售價格維持的違法性與法律規制[J].當代法學,2010(06).
[2] 張駿.轉售價格維持反壟斷規制的路徑之爭的化解[J].法學,2017(07).
[3] 吳玉嶺.契約自由的濫用與規制—美國反托拉斯法中的壟斷協議[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4] 孔祥俊.反壟斷法原理[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5] 徐新,宇高牟.美國在轉售價格維持上的獨特性和Leegin案確立的分析框架[J].中國價格監督檢查,2013(11).
[6] 辛楊.限制最低轉售價格協議并非當然違法 [J].河北法學,2014(08).
[7] 郭宗杰.反壟斷視角中轉售價格限制的比較法研究[J].法學評論,2014(05).
[8] 劉蔚文.美國控制轉售價格判例的演進及其啟示[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2(01).
[9] 曾晶.論轉售價格維持的反壟斷法規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6(02).
[10] [美]波斯納.反托拉斯法[M].孫秋寧,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11] 李昌麒.經濟法理念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劉建(1996—),男,山東棗莊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