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是一門舞臺藝術,它使用肢體語言來塑造舞蹈形象,傳遞舞蹈情感,引發觀眾共鳴,提高人們對舞蹈藝術真善美的價值追求。本文較詳細地從音樂、燈光、道具、舞者的肢體呈現和情緒表達、舞蹈語言、舞臺調度等方面分析了在舞蹈《映山紅》中塑造經典紅色革命形象的表現手法,以及陳述經典紅色革命情感的表達方式。
關鍵詞:紅色舞蹈;經典革命形象;經典革命情感
群舞《映山紅》是由北京舞蹈學院民族民間舞系的學生表演,改編自獨舞《映山紅》,動作元素萃取了山東膠州秧歌的基本動律,音樂選自著名的紅色題材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歌曲《映山紅》。
舞蹈《映山紅》的題材源自于電影《閃閃的紅星》,歷史背景可追溯到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紅軍抗擊日寇時期,深陷水深火熱的百姓渴望新建的蘇維埃政權能夠帶領他們走出黑暗,迎接新社會,其中的歌曲《映山紅》是在潘冬子與媽媽在山里盼望紅軍時以及媽媽英勇犧牲時所唱。為了更好地貼合歷史語境,將觀眾帶入懷舊的氛圍中,使觀眾體驗到精神情感的共振,編導在節奏上的處理、律動感、動作的選取、燈光的運用上盡量與語境結合,比如在最后的高潮部分,紅色的側光、揮舞的紅綢似乎暗喻著潘冬子媽媽甚至是無數個保家衛國的紅軍隊伍的流血犧牲,舞者踩著音樂的重音有規律地強調屈膝的重拍,體現出人物堅韌的心性,引申出百姓與日寇、漢奸誓死抗爭的決心,對逝去的親人、戰士的緬懷。
根據動作的幅度變化、舞臺調度在空間范圍上的變化、音樂情緒與舞者情緒的發展、燈光的運用等方面分析可將該作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表現黎明破曉前的寧靜,等待者內心焦灼又期待的心情,第二部分進入快板的節奏,期盼的心情更為急切,渲染大事臨近的緊張氛圍,第三部分推至作品的高潮,緊張的氛圍得到緩和,音樂、肢體動作、道具的結合將人物濃厚的情感全部迸發出來,增添了一種悲壯的氣勢,在這種氛圍中又展現出了人物形象對未來的憧憬。
整個作品始終圍繞“盼”這一表情,從一而終地貫穿“盼望”的主題動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舞者的前進方向、舞臺調度、身體姿態、動作線條的傾向、面部表情來凸顯“盼”。舞者運動方向大部分是沿著舞臺的對角線前進,即使后退也是在對角線上,而后退時舞者肢體動作線條的傾向是往前延伸,這樣的差異帶來身體的滯留感體現出舞者與言說對象難以割舍的心境;編導設計的舞臺調度多次在對角線方向流動,運用斜線的舞臺路線來體現一種縱深感,使觀眾體會到舞者情感的無限延續,展現出泥潭中掙扎又渴盼嶄新的明天的如花一般的女子的舞蹈形象;編導設計的舞容舞態無不是在強調“盼”這一表情,作品中多次出現舞者一手往前探出并與軀干、動力腿保持一條直線的姿態,使人聯想到舞者似在祈求、追尋著什么,作品表達情感的方式是直抒胸臆的,觀眾能從舞者的臉上明顯地捕捉到“愁”、“盼”、“幸?!钡谋砬?。另一方面,通過領舞與群舞在動作姿態、空間方位上的呼應體現“盼”。在作品的第一段中,作品一開始,領舞以凝望的站姿出現,群舞跪伏低頭與領舞朝向相悖,是為接下來的構圖做鋪墊,領舞在突然減弱的笛聲中改變方向、速度,壓低重心,迅速轉向與群舞相同的方向,同時在這一重拍上,兩三個群舞演員支起上半身抬頭,緊接著其余群舞卡農式地呼應領舞的動作,通過領舞群舞在方向、動作上的對應以及重拍的效果來突出盼望的主題動作。
作品所要描繪的舞蹈畫面是以遞進的方式呈現。首先是在情緒上的遞進,包括音樂情緒、舞蹈形象情緒的遞進。第一部分由笛聲引入,繚繞悠揚婉轉,前奏完畢由弦樂器和鋼琴演奏《映山紅》的主歌部分,進入到第二部分,舒緩寧靜的音樂氛圍巧妙轉為急促奮進的音樂氛圍,最后一部分,用人聲演唱歌曲《映山紅》的主歌、副歌部分,將整個作品的情感表達推至頂點;音樂的使用與舞者肢體動作、舞臺調度的呈現、道具的使用相輔相成。在動作上,舞者是逐層遞進地放大動作的幅度、力度、表現張度。同時道具的使用從扇子到最后加入紅綢的揮灑,協助舞者抒發感情。那么由音樂、動作、調度、道具共同作用下塑造的舞蹈形象的情感流露也是一個遞進式的呈現,由稍靜到急切,最后高潮部分持續強化內心情感的傾吐。其次是對于舞臺光線的處理、色彩的遞進。
作品中關于紅色革命、革命理念、新社會的意象的隱晦表達。主要通過道具、構圖來呈現。在道具的運用中,編導與舞者的主觀激情與客觀形象融為一體,賦予了扇和紅綢以生命、情感、象征的蘊意。綠色的扇子、紅色的綢帶是外在的具體物象,使人聯想到茂盛的枝葉、絢爛的山花或者殷紅的鮮血,用扇子來隱喻綠色的新葉,象征生機、希望、勝利的曙光、人民擁護的力量、革命未來發展的方向,用紅綢來隱喻山花、鮮血,象征犧牲、紅色歷史、紅軍的力量,在詩意的表達中,表現百姓對紅軍、新社會的殷殷期盼,闡述其深埋在內心、炙烈的紅色火種,強調對革命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念;作品中多次出現圓形構圖的形成、解構、重組,圓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象征堅不可摧的紅軍力量、眾志成城的人民意志,舞者滿天星的鋪陳、隊形調度的流動感勾勒出滿山遍野鮮花怒放的生動畫面,象征革命力量勢不可擋。
舞蹈《映山紅》通過典型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典型的情感的直接陳述表現革命精神與革命情結,藝術地展現這段紅色歷史,編導設計的動作、造型不是簡單地對戰爭情節的鋪陳,運用膠州秧歌的動律來陳述人物沉重的心靈史、表達人物急切盼望的情感,整體上縈繞著積極向上的懷舊情結,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是紅軍的拼命奮斗、流血犧牲為無數百姓創造了穩定和諧的新社會,在人人安居樂業的現代,人民仍要堅定革命信念,不忘歷史,不忘早已被黃土掩蓋的烈士。
作者簡介:黃警師(1996—),女,瑤族,湖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