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克服傳統公共行政“獨白式對話”的缺陷,超越新公共行政的不足,后現代公共行政的話語理論應運而生。筆者通過對本書《后現代公共行政——話語指向》一書的閱讀,本文按照所解決的問題、主要觀點、局限性以及啟示四個方面來一一闡述。
關鍵詞:公共行政;經典導讀;讀后感
一、所解決的問題:公共行政陷入合法性危機
20世紀末期,在對傳統的治理模式及其替代模式進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礎上,福克斯和米勒在從后現代主義理論視角出發,在對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和“商議政治”吸收和揚棄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的規范理論,即后現代公共行政的“話語理論”。
二、主要觀點
福克斯與米勒指出,無論在研究方法、理論模式還是在實踐操作方面,傳統公共行政都與后現代主義的價值觀、話語及理論等方面產生了分裂,急需建立后現代背景下公共行政的話語理論和話語體系。福克斯與米勒試圖建立自己的理論—話語理論。該理論從批判現代性入手,從本質上顛覆傳統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效率主義、獨白式話語壟斷范式,試圖構建一個沒有價值預設和判斷標準的公共能量場。
(一)話語理論的理論基礎。
在對現象學的探討中,后現代公共行政者得出幾個對話語理論來說很必要的概念工具:構成主義的觀點是本體論和認識論的統一和融合。在結構論的基礎上,福克斯和米勒用構成主義解構“并合性”的官僚制,從決定論到或然論視角分析官僚制從內到外的不一致,以一種內在的批判方式對官僚制進行解構,并指出決定論和或然論(把它們結合在一起而形成官僚制)都沒有抓住重復性的演變規律。
(二)話語理論的關鍵詞。
第一,公共能量場。福克斯和米勒認為公共政策的過程是一種“重復性的實踐”活動,而這種“重復性的實踐”活動是“能量場”概念的基礎。他們提出了“公共能量場”理念。由于公共能量場具有超越和包容現存的體制、組織和官僚制度的傾向,因此,福克斯和米勒主張將公共行政領域的模式從官僚制轉換到公共能量場。這樣,公共能量場在實踐上就為公共話語的實現提供了一個對話競技場。為了爭奪資源,在這個競技場中,各種隱喻、比喻、類比、策略性的巧妙討論隨處可見。為了避免利己主義者采取修辭藝術干預場面,扭曲真實的建議,福克斯與米勒進一步呼吁公共能量場中正當話語的產生。
第二,話語的正當性。探討話語的正當性實際是在尋找使話語民主政體成為可能的方法。公共政策(或公共行政)制定和修改的過程沒有一個意義是先天真實的。由此,話語表達會存在兩種缺陷:虛假的陳述、無政府主義。為了避免陷入無政府主義的窠臼,福克斯與米勒引入了哈貝馬斯的理想交談和交流能力理論,對話語意義的真實性作出了嚴格的限定。他們認為,交談者的真誠、表達的清晰、表達內容的準確以及言論與討論語境的相關性是真實話語產生的條件。
第三,“部分人的對話”。在福克斯和米勒看來,這種對話僅是“一種異化的交流,是對話的幻象”。與其他兩種對話形式相比較,“部分人的對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參與,但是,“一些人的對話優于少數人的對話和多數人的對話,雖然它針對特定語境的話語形式和不愿遭受愚弄與任意差遣的話語要求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參與”,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盡管“部分人的對話”的現狀并不太理想,然而這種形式是最接近真實話語的形式,且促成了現實的政策網絡的形成。
三、話語理論的局限性
目前,后現代公共行政話語理論實際上是基于質疑、批判的立場對傳統公共行政的一種反思和警醒。它無法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存在諸多局限。
1.如何自我解構,存在較大的困難。由于后現代公共行政話語理論正是基于對制度主義、憲政主義、社群主義和公民主義的解構與批判而建立起來的,因而它在主張“真正民主、真實的話語”和強調對話本身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否定了其他的對話形式,從而將自己置于一個二元對立的語境中,而這恰恰是它所批判的現代性的邏輯。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后現代話語理論在邏輯上還是無法逃脫二元對立。
2.理論與實踐的分離。“人人平等”是話語理論的基礎,但這一基礎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實現,因而話語理論的預設前提決定了其在實踐中應用的局限。同時,話語理論的四種正當性條件即———真誠、切合情境的意向性、自主參與、具有實質意義的貢獻———都是定性指標,不容易量化,只能依靠話語者的主觀判。
四、啟示
通過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該理論的困境來源于其自身,而并非現實。由于對“基礎主義”的抗拒以及對以“真理”為基礎的整個形而上的傳統語境的摒棄,后現代主義學者將始終與基本框架和基本概念保持若即若離的態度,而恰恰是這種模糊的態度稀釋了其理論的解釋力。應該說,對基本原理的漠視、基本規則的淡然及對碎片化理論的推崇是其在理論上缺乏有效張力與解釋力的根本癥結所在。因而,無論該理論如何補充、修正、完善與提升,只要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它就只是公共行政理論中徒有漂亮外表而無法解決內在邏輯矛盾的“點綴”而已。
參考文獻:
[1] [美]查爾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現代公共行政—話語指南[M].楚艷紅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 周軍.反行政話語:“后現代”的標簽及理論啟示[J].行政論壇,2018(05).
[3] 陳永章,婁成武.后現代公共行政理論:緣起及其流變[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8(05).
[4] 陳明.后現代公共行政理論視角下官僚制解構思考[J].商,2016(14).
[5] 何永松.公共行政的話語轉型:緣起、原則和途徑[J].行政論壇,2015(05).
作者簡介:楊玉玉(1995—),女,河南洛陽人,公共管理碩士,研究方向: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