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吉林師范大學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團結人民群眾,在革命斗爭年代,為了國家的建設所累積的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殊部分——紅色文化,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部分。前者是包括革命遺址、革命紀念場所、革命文獻、革命文學作品等在內的有形的物質載體,后者是無形的精神形態——紅色精神。
在東北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同國民黨在四平街進行了四次作戰之后,最終取得勝利,掌握了戰略要地,四平這個名字由此得來。四平市也因為“四戰四平”的著名戰役而遠近聞名,并且由于這段不可磨滅的光輝歷史,四平市也被人們親切的稱為英雄城。四戰四平的紅色文化蘊含著深厚的革命精神和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將其融入到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學之中,不僅可以推動紅色文化的傳遞與建設,還可以更好的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四平紅色物質文化包括解放烈士紀念塔、英雄廣場、四平戰役紀念館、四平烈士陵園等,這些英雄建筑真實的記錄了四戰四平戰役的慘烈,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出四平市紅色文化的內涵,為立德樹人提供了更生動的表現形式。
非物質紅色文化指的是一種精神形態,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髓,四戰四平紅色文化的精髓就是攻堅克難。正是這種攻堅克難的精神才可以鼓勵引領學生勇于拼搏,奮起直追,敢于勝利,奮發進取。
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初中學生一般都是十三歲至十六歲的青少年,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正處于生理、心理發展不成熟的階段,他們的情緒、意志、性格、情感等方面極不穩定,他們的自我防范意識比較淡薄,沒有什么社會經驗。雖然他們認知能力水平有限,對事物的認識仍停留在表面上,但由于他們也正處于發展的萌芽階段,思維活躍,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隨著網絡的普及使用,孩子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或事,家長和父母無法保證可以給予孩子全面的保護。為了加強對孩子的保護,防止他們受到腐朽文化的侵害,可以將紅色文化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之中,這有助于初中學生們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養成艱苦奮斗和愛國主義等精神。
紅色文化是在共產黨成立時產生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摸索創造出來的。四戰四平紅色文化中所包含的革命時期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以及中國人們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可以為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提供生動鮮明的素材和案例。四平人民為了銘記這場偉大的戰役所修建的烈士陵園以及戰役紀念館等建筑,有利于學生更加直觀的體驗紅色文化,身臨其境的感受革命英雄奮勇爭先的革命精神,這有助于促進處在萌芽期的初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并繼承革命傳統精神,提高思想境界。
隨著我國不斷融入到世界發展的潮流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的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之中,這必然會導致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表現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變化。特別是對正處于萌芽期,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初中學生來講,如果受到一些腐朽的文化和不良思想的侵害,就有可能會造成初中生們在意識形態領域有所缺失,導致意識觀念薄弱,從而無法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初中思想政治課作為學生塑造健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關鍵的輔助手段之一,其目的就是為了協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三觀,而高質量的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鼓勵當代人民繼續砥礪奮進的精神支撐。因此如果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還可以幫助初中學生在魚龍混雜的文化環境下樹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念。
對于人生剛剛起步的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對國家的情感還很模糊。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開始盲目的崇洋媚外,他們甚至并不對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因此,在人生剛剛起步階段,就應該把愛國的思想觀念深深的植入在心中。作為在革命解放戰爭中積淀的紅色文化,其中蘊含著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與英雄事跡,正是這些懷有濃烈愛國情懷的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的解放和復興與全體中國人民的幸福,貢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才改變了舊中國積貧積弱的處境。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力量的精神支撐,有助于激發初中學生的愛國情感,促進青少年在生活和學習中懷有一顆愛國之心,保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在當今這個開放多元的時代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許多關于還原紅色經典的影視作品、書籍和歌曲等。然而,有一部分人為了達到吸引他人眼球的目的,開始戲說甚至摸黑革命時代的英雄事跡與烈士們,導致一些被人所熟知和敬佩的英雄人物被故意丑化。這些低俗的風氣對于涉世未深的初中學生們來說是一顆毒瘤,其極有可能會降低青少年的道德追求。因此,這就需要借助高質量的文化引導學生擦亮雙眼,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而紅色文化正是點亮青少年心靈的明燈,為青少年在人生的前進道路中提供了指引方向,是提升初中學生道德水平有效手段之一。
紅色文化作為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撐,可以為思想政治教學提供良好的教育資源。四戰四平紅色文化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為了讓初中學生在人生的萌芽期間可以養成健康正確的思想觀念,可以把高質量的四戰四平紅色文化有效的融入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
對于青少年這個年齡段來講,獲取知識是主要任務。因此我認為,將高質量的四戰四平紅色文化融入到初中思想政治的教材中,進入到初中思想政治的課堂當中,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領悟紅色文化。教師也要通過思想政治的課堂去言傳身教,傳授紅色文化,積極引領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繼承革命精神,在課后嚴于律己,對自己的所行、所做進行反思。將四戰四平紅色文化融入到教材之中,不僅有利于初中生易于攝取四戰四平的革命歷史知識,也可以激勵他們在長大成人后秉著四戰四平、攻堅克難的紅色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紅色文化富含紅色書籍、紅色影視劇、紅色歌曲等。雖然有關于紅色文化的作品形式多樣,但仍然需要去實踐來學習感受紅色文化。魯迅說過:“一碗酸辣湯,耳聞口講的,總不如親自呷一口的明白?!彼钠绞悬h校曾經開展活動——“重走抗聯路”,這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榮獲了社會一致好評。四平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跡更貼近生活,這樣的實踐活動可以投入到初中思政教育之中,如組織青少年在社區義務工作、參觀抗戰紀念場所、組織學生參加革命精神演講比賽等,讓廣大青少年在實踐中更直觀受到紅色文化教育,讓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革命精神成為青少年成長路上的強大精神支撐。
紅色文化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在革命時期造就的,高質量的紅色文化對當今社會發展仍有價值。為了鼓勵初中學生學習和繼承四戰四平紅色文化,就要對四戰四平紅色文化進行創新性運用。四平地區的紅色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紅色文學、紅色故事上,還可以將紅色文化拓寬到其他領域。隨著網絡的普及與發展,各種各樣的新媒體已經占據了初中學生大部分的生活。初中思想政治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刻板的課堂講授中,要充分挖掘新媒體的利用價值。
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極大的育人功能。將優質的紅色文化運用到初中思政教學中,對于繼承發揚紅色文化、豐富初中思政教育資源、促進初中學生健康成長都是很有利的。四平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品質優良,更容易被學生接納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