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英
(甘肅省民勤縣新民小學,甘肅武威 733399)
作為小學階段培養審美的核心學科,美術能帶給學生心靈的慰藉。但是,由于固有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經常性地忽略學生的表達需要,不注重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長此以往,美術課堂終會歸于沉寂。因此,本文深入探討了小學美術課堂的師生互動教學策略,旨在提高美術課堂效率。
導入,是一節課最為核心的環節,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具有積極意義[1]。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充分重視導入環節,盡可能地增添導入環節的趣味性,就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確保學生專注于課堂學習。對于小學美術教學,教師更需要重視課前導入環節,并用創新的形式“開場”,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興趣。但如何導入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教學內容、學生的性格愛好入手,用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就能實現這一目標。
互動,指的是一種課堂良性的狀態,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互動有多種方式可供選擇,如情景表演、游戲等。例如,在教學“寫意動物”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選擇“動物一家親”的方式進行導入。首先,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上臺進行角色扮演,每名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形象進行呈現。在表演過程中,學生需要展示小動物的特征,還需要說出自己扮演的小動物具有的獨特生活習性以及外貌特點。其次,在學生興致勃勃展現的時候,教師要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你知道這種動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嗎?你能列舉出幾種我國的珍稀保護動物嗎?你了解過水墨畫嗎?水墨動物和你日常所見的動物有哪些區別呢?因為小學生對動物特別感興趣,而這節課學習的重點是水墨畫,所以教師可以將動物和水墨畫進行結合,用互動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很好地保障了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很多種方式進行導入。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導入都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認真對待這一環節。
互動教學的最大優勢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這和傳統美術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完全不同。在早期的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并不重視和學生進行互動,因為小學生年齡小、美術素養較薄弱,所以教師為了教學任務能順利開展,常常選擇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將重心放在美術理論以及技能的講解上,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這種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并和學生進行積極互動,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學“我國古代建筑藝術”時,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課堂情境,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假如你是一位厲害的建筑設計師,你打算設計怎樣的建筑呢?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古代建筑呢?你認為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有哪些區別……這些問題都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開放性,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專注于課堂學習,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具有積極影響。在良性的互動氛圍下,每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例如,有的學生說自己曾經和父母一起去北京故宮,故宮的雄偉壯觀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著,教師進一步詢問學生:“為什么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呢?”學生進一步表示:“在故宮漫步時,發現建筑物都很對稱,而且紅墻黃瓦特別明麗,感覺既宏偉又大氣。”還有的學生說自己去過蘇杭,看過很多古建筑,對垂花門這類特有的古建筑構件印象特別深……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盡情表達著自我、抒發著自己對古建筑的遐想,課堂氛圍既活躍又輕松。
在課堂教學中,互動關系著整個教學的開展。一節課如果沒有互動環節,猶如湖面無風,必將失去很多色彩。在美術教學中,互動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美術作品、教學內容的想象,對教學具有積極影響。
互動,不是一個狹義的概念,而是一種良性的相處模式。互動教學,強調的是彼此心靈層面的理解認知,是一種建立在傾聽之上的動態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更需要創設互動的情境,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智慧會形成一種良性互動,智慧的火花激烈地碰撞,既能帶給學生更多思考,還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
例如,在教學“難忘的朋友”這一課時,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人物結構、知道人物的大致比例關系與站立著的人物的主要特點;用學過的寫生知識畫站立的同學。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找朋友》這首歌,用旋律歡快輕松的歌曲渲染學生的情緒。其次,教師用言語進行引導: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和學習中,肯定有讓你難忘的好朋友,你們之間有哪些趣事可以分享給大家呢?把你的故事說給同學們,讓他們分享你的歡樂吧。再次,教師將學生分組,讓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互動過程中,他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有的學生邊說邊笑,有的學生則是興高采烈地模仿自己好朋友的言談舉止,課堂氛圍既熱鬧又歡快。最后,教師邀請幾個學生做課堂小模特,學生也都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在這一氛圍中,教師向學生滲透人物寫生的方法,學生也都能認真聆聽,課堂效率也隨之提升。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講解知識,而是需要給予學生互動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表達自我。互動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對于美術教學而言,教師可以選擇的互動方式多種多樣,如游戲、角色扮演、課堂活動、實踐活動等。以實踐活動為例。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將進一步發現美術學科的魅力,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對課堂氛圍也能構成隱性影響。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提供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利用實踐活動去感知美術內容,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具有積極意義。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之間通力配合、互動互助,不但很好地完成了設計任務,還增進了對服飾造型、色彩以及材料的了解,對服飾美有了全新深入的體會。
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實踐活動,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認知,這對于學生后續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且在實踐中,學生的互動能力也會得到有效強化。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互動教學不但會賦予課堂生命力,還能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加深了對學生的理解,學生和學生之間也因為互動拉近了情感距離。因此,教師需要盡可能地運用多元化策略開展互動教學,這樣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