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 趙鵬 劉延萍 田鳳珍 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的概念應運而生。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不斷推進。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工作面臨著極大的困境和挑戰。廊坊市地處京津之間,地理位置優越,吸引了大批企業和人才。公眾對廊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機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們開始探索大數據在衛生事業管理中的應用,以期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一是結構化數據,主要包括通過公共衛生的干預、監測、服務等活動所產生的業務數據,這部分數據占據了公共衛生活動的主要數據。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天產生可想而知的數據量。
如此之大的數據規模,一些主流的統計軟件、分析工具已經無法處理,而這些數據還需要進行及時地快速地統計和分析,如何快速分類,快速描述某種突發傳染病的空間、時間以及人群的多維分布,以確保提供動態決策支持和服務,這就需要大數據的技能進行支撐。
二是非結構化的數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上有涉及公共衛生的大量信息,如何及時并準確捕捉到這些社會化的數據,如何從中找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信息、相關信息,這是公共衛生輿情監測的基本需求。從互聯網海量的信息中去過濾有價值的信息,這就涉及到對大數據進行文本挖掘的技能應用。
從2012 年開始,廊坊市衛健委著手建設“一云四端”與“互聯網+精準健康照護”模式的信息化體系建設。立足高起點、高標準,汲取各地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廊坊市建設起全覆蓋業務、模塊化服務、前瞻性功能和開放性拓展的市級全民健康信息云平臺及20 余項應用系統,打造了精準照護的信息化服務模式用于支撐衛健系統全業務、服務全人群、關注全生命周期。全市大部分醫療機構實現與平臺聯通并上傳數據,在服務日常業務工作的同時構建起了應對戰時信息支撐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化技術體系。
2019 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廊坊地處京津之間,地理位置特殊,擔負著保衛首都安全的重大責任。廊坊市發揮“互聯網+精準健康照護”模式和大數據信息技術手段,運用疫情防控篩查系統進行精準防控,嚴格遵循國務院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措施,大數據信息化技術的迅速推進,凝聚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核心力量。
大數據在衛生事業管理中的應用,對于廊坊衛生事業管理工作的提高能夠起到非常良好的推動作用,因此就需要不斷的對大數據提高重視,增強其在廊坊衛生事業管理中的應用深度。
大數據技術能夠對數量巨大、格式多樣、來源分散的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并進行關聯分析,從數據分析結果中發現問題、趨勢,為決策提供依據,為突發事件提供解決方案。大數據技術主要特點是對所有的數據都進行處理,具有大量、高速、多樣、低價致密度、真實性的特點。目前越來越多的領域借助大數據這一技術進行了應用,大數據對廊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展的影響:
1.積極影響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平日里發生的機會并不多,充滿了各種不可控性和不確定性,傳染病疫情引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政府機構為防控傳染病蔓延采取的一種特殊社會控制措施。2019 年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廊坊市衛健委用高科技武裝自己,將云服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些技術變為應對疫情的有力武器,在流行病學調查,追蹤患者密切接觸人群、疫情防控以及排查、判斷疫情趨勢、預測發展模型、調配資源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通過對各平臺上疾病搜索相關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整合,形成預測模型,會是未來大數據技術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測上的一個重要應用趨勢。
2.消極影響
大數據技術應用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點。首先,醫療數據涉及到個人隱私,容易引起發現潛在突發公共衛生危機和隱私泄露之間的矛盾。其次,現在廊坊市的健康碼,由公民個人主動申報行程記錄和健康情況,不可避免會有個人瞞報漏報的情況從而影響填報數據準確性。最后,網絡上各種信息混雜傳播,一時讓人難辨真偽。一些錯誤信息和謠言使得真正需要獲得幫助的求助信息被掩埋到了垃圾信息中,從而影響到了大數據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作用。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對城市治理能力和政府執政能力的檢驗,主要分為事前預警、事中處置、事后恢復的階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廊坊市政府和企業積累的城市管理大數據發揮了積極作用。大數據技術在廊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增強大數據技術在廊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事前預警階段的應用。大數據可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初期提供預警線索,完善公共衛生事件日常預防監測系統,收集各項數據指標建立動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測預警模型;盡量全面的了解全球范圍內存在的各類病原體的相關信息,建立大數據模型來搜集、預測和分析相關的疫情信息,從而實現對疫情的有效掌控,在面對疫情爆發時能夠及時有效的對疫情進行控制和處理。
其次,增強大數據技術在廊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事中處置階段的應用。大數據在事中處置的疫情防控階段幫助政府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軌跡、追蹤人群接觸史、鎖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觸人群,布局防控難點、調配物資為疫情防控提供寶貴信息。大數據分析以相關關系分析為基礎,為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維方法,極大地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情報分析能力,發現動態社會信息中隱含的群體性苗頭,總結事件發展過程中的特征規律,全面提升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分析和處置能力。
最后,增強大數據技術在廊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事后恢復階段的應用。大數據在事后恢復階段解決身份認證問題等場景的應用。隨著各地陸續復產復工,全國大部分省市地區相繼推出“健康碼”,廊坊市于2020 年3 月28 日在全市推廣使用“廊坊健康碼”,健康碼作為全市通行的電子憑證,是以個人真實數據為基礎,通過個人自行在線申報,結合防疫大數據信息比對校驗后生成的個人專屬二維碼,實現全市“一人一碼、一碼通行、動態管理、跨域互認”,目前多省份疫情防控健康碼已實現跨省互認,其實用性、惠民性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本文通過對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應用于廊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了探索。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大數據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從政府到企業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潛在力量助力科學防疫。但不可否認的是,大數據技術在抗疫的應用過程中仍有一些不足,需要各方努力共同解決,實現政府決策、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的科學精準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