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軍 李毅 李旭 查勇
鐵法能源公司曉明礦 遼寧調兵山 112700
首先,液壓支架智能化控制,形成移架狀態自動決策控制、超前壓力預報、耦合系統監控、記憶時序控制、噴霧降塵自動化等。其次,是智能化控制采煤機,主要表現為采煤機位置精準定位、自動規劃運行軌跡、滾筒高度自動化調節、自動化防碰撞、故障事故自動化診斷等,同時根據工作面的具體產量,運輸機的工作負載、工作面地質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實現對綜采智能化工作面的全面智能化控制。第三,工作運輸設備實現負載、啟動及運行狀態的智能化監控,機尾可達到自動張緊的效果,各種類型的運行參數均可實現自動化控制[1]。
研發起步較晚,技術發展相對落后。我國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研發起步相對較晚,技術的發展也比較落后,對于那些技術發達的國家來說,我國還處于初級摸索的階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由于受到多年戰亂和資本主義壓迫的影響,我國的科技發展和工業發展的道路都極其的坎坷,雖說在建國后科學技術和工業技術的都得到了國家的鼎力支持,已經是日新月異,隱隱的走在了大部分國家的前面,但相比于那些發達國家,只能說是從遙不可及變成了緊跟腳步,仍舊有較大的差距。
針對煤礦機械的運輸智能化,首先通過集控平臺將煤礦機械不同負載情況進行實時計算并將計算出的結果進行匯總,根據煤礦開采區域運輸設備的不同組成,設置對應的最優啟動方式以及啟動順序,啟動方式主要包括順槽皮帶運輸啟動方式、主井皮帶運輸啟動方式等。通過運輸控制裝置的各個監測節點,接收由集中控制平臺發出的相應設備運行指令,控制變頻調速裝置,并實現對煤礦機械設備不同皮帶機運輸的運行方式。其次,由集中控制平臺根據不同的生產情況,結合當地煤炭產運銷計劃方案,優化整個煤礦開采區的礦井產量,以此實現以銷定產。最后再根據各個煤礦礦井質量指標的對比結構,自動提醒礦區內部各個礦井的開采人員該礦井最佳煤倉儲裝比例,并調節整個連采生產任務,并根據不同運輸模式在原煤倉中的對應位置入料。同時結合電網峰谷用電情況,給出煤礦機械運輸的最佳生產時間,并利用階梯電壓實現錯峰用電,以此降低運輸成本[2]。
在深部支護的過程中,大量實踐表明,傳統的支護方式在很多方面已經表現出較強的不適應性,全面注重支護方式的耦合程度是必然,特別是在大采高開采過程中,智能化開采技術在進行支護時,應當充分考慮開采技術的耦合程度。以深部巷道耦合支護技術為基礎,設定出超高煤壁穩定性控制方法與參數設定方法,形成大采高液壓支架結構,將感知系統反饋得到的信息作為基礎,形成三級聯動護幫智能化控制、防傾斜控制、初撐力自動補償、千斤頂自動化調節等,實現自動序列化操作、圍巖耦合控制等,較好提升大采高綜采開采過程中各個系統對地質條件的適應性,全面增強系統整體穩定性,推動圍巖穩定性與液壓支架穩定性的相互耦合。
在聯合控制系統中,系統將監控到的采煤機工作時的位置和位移信息傳遞給邏輯控制系統,邏輯控制系統根據采煤機的工作狀態及下一步的位移情況,控制相應位置的液壓支架進行支護、收撤、移位作業,液壓支架的各種動作的執行主要是通過電液控制系統完成的。液壓支架各種動作的執行主要是由支架控制器進行控制的,支架控制器之間利用CAN 數據總線實現連接,在工作時通過紅外傳感器進一步確認采煤機的相對站位,通過各種壓力和位移傳感器實現對液壓支架動作執行情況的監控,實現對液壓支架工作狀態的聯合控制,隔離耦合器主要是將不同控制器的電源相互隔離,降低工作過程中對相鄰控制系統的電磁干擾,確保控制系統動作執行的可靠性和靈敏性[3]。
保障安全是能夠進洞開采運輸的首要前提,過去人們經常能夠在報紙上看見關于煤礦安全事故的報道,但近些年這些報道卻相對較少,主要是因為人們在逐漸加強煤礦安全監管系統的自動化,不僅能夠加強對礦洞內的工作管理,還能夠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尤其是對人視野盲區的監管,能夠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讓礦洞內的工作人員能夠安心工作,免受生命安全的威脅。安全監管系統之所以能夠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對數據的實時監控和對安全隱患的提前預報。自動化的安全監管系統能夠隨時隨地的對整個地域進行掃描監測,包括礦洞附近地層的變化、礦洞內部通道里的空氣成分的變化以及整個開采、運輸系統的運轉情況等,然后將實時監測轉化為數據進行分析,再依據預先設置好的程序給出相應的反饋,讓監管人員能夠提前洞察預警,做出應對,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或提前轉移,避免造成過多的生命財產損失。
綜上分析,在綜采機械化開采過程中,全面推動綜采智能化開采水平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但是從智能化技術在綜采工作面使用情況來看,在很多方面還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需要煤礦企業充分結合綜采工作面開采實際,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推動綜合機械化開采與智能化開采技術相融合,更好推動綜采水平的提升。